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染料广泛应用于纺织、造纸、制革等行业中,而含染料废水既影响水体环境的美观,危害水体生物的生存,且某些染料对人体具有致癌及诱变等危害,迫切需要进行妥善处理。常规处理染料废水的物理化学方法适应性差,运行费用高,易引起二次污染;传统生物处理方法存在色度去除率低,不能有效降解多数有机染料。研究采用分离筛选染料高效降解菌,并进行微生物的复配实验,具有针对性强,处理成本低,对染料色度的去除效果好的优势。
研究通过从实验室驯化污泥中分离具有染料降解脱色能力的微生物菌株,考察pH,温度,盐度,营养供给,染料浓度等对微生物脱色能力的影响,分析筛选出的微生物对染料的适应广谱性以及菌株的复配组合规律,为染料降解脱色的微生物菌剂的研发提供技术基础。
共分离出35株对染料具有良好脱色能力的菌株,系统分类结果表明35株菌分别属于Bacillus,Klebsiella,Escherichia,A cinetobacter和Enterobacter5个属11类菌,其中Enterobacter属占优势,Enterobacter属菌株对染料的降解脱色能力相对较优秀,并得到一种对多种染料(包括活性红)脱色优异的混合菌。11种代表菌株对9种染料,除了结晶紫及活性红的脱色效果稍差外,对其余染料的脱色效果良好,具有较好的脱色广谱性,菌株3—5-1 Enterobacter属对孔雀绿、分散黄及阳离子红的脱色率24h后达到97%以上。pH,温度,营养供给,染料浓度对染料的脱色有明显影响。扫描电镜观察菌株3-5-1结果显示,菌株在对染料降解脱色过程中细胞表面形态变化非常明显,表面似有絮状物附着,而处理染料孔雀绿之后菌株抱团严重。单菌复配实验中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及反协同作用,经过多次复配筛选,探讨了菌株复配组合规律,部分组合菌剂在对较难降解的活性红脱色率66h后稳定在90%以上,为实际工业废水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