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穿孔介导的基因治疗对下颌骨牵引成骨影响的初步研究

来源 :泸州医学院 西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slay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牵引成骨技术(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是通过将骨段逐渐牵引获得新骨的一种新方法,其最大优点是避免了植骨和供区并发症,同时可牵引延长软组织。自1992年McCarthy首次将DO技术用于下颌骨畸形患者的治疗以来, DO技术已广泛用于颅颌面骨严重发育不足畸形及骨缺损的整复治疗。然而,DO的某些并发症(如骨再生不良、延迟愈合、不愈合),特别是其较长的疗程及牵引装置长时间留置面部或口腔内所引发的各种问题(如固定螺钉松脱、伤口感染、骨折等)成为临床应用和推广该项新技术的“瓶颈”和主要障碍。因此,医生和病人都欢迎新的技术来加速治疗进程。本研究以新西兰大白兔双侧下颌骨牵引为动物模型,着眼于利用电穿孔技术将重组质粒转染下颌骨牵引区,试图利用基因治疗的方法促进下颌骨牵引成骨,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首先观察了电穿孔技术介导的pIRES-hVEGF165-EGFP转染对下颌骨DO过程中早期血管生成的影响,然后在此模型基础上进行了电穿孔技术介导的pIRES-hBMP2-VEGF165体内转染,观察其对下颌骨DO成骨的影响。简述如下:第一部分:电穿孔介导的pIRES-hVEGF165-EGFP对牵引成骨过程中早期血管生成的影响目的:探索电穿孔介导的重组质粒pIRES-hVEGF165-EGFP转染对下颌骨DO过程中早期血管生成的影响,为下颌骨牵引成骨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选用新西兰大白兔30只,沿双侧下颌骨边缘切开皮肤,钝性分离附着下颌骨的肌肉,暴露下颌骨。于下颌骨颏孔处,用微型电动钻截开下颌骨,于下颌骨断开处安放2cm牵引器,固定,逐层缝合组织。于术后3天开始牵引,每天0.8mm ,连续牵引7天后,将兔随机分为3组:A组:质粒+电脉冲组,B组:质粒组, C组:生理盐水组。A、C组均施加电脉冲刺激)。C组织注射重组质粒而不施加电刺激。各组分别于注射后1天、3天、7天、14天处死动物,切取牵引区组织约0.4cm×0.4cm大小,进行组织学检查、电镜观察,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 MVD)检测。结果:电镜观察发现,A、B组血管内皮细胞呈增殖活跃状态:细胞呈梭状,具有多个突起,基底膜完整,胞浆内具有丰富的线粒体呈椭圆形或圆形;C组多数血管内皮细胞部分呈现退变和凋亡早期改变。免疫组化染色发现,转染后第1天血管壁内皮细胞浆CD34表达较弱;第3~14天,牵引区肉芽组织血管内皮细胞均出现CD34阳性表达。B组CD34阳性表达较C组强,A组CD34阳性表达较B组强,C组最弱(P<0.05),各组各时间点差异显著(P<0.05)。比较施加电穿孔的A组、C组和未施加电穿孔的B组,A组、B组的CD34表达持续阳性且呈上升趋势,而C组CD34阳性表达维持在第1天CD34阳性表达水平上平稳波动。结论:电脉冲介导的pIRES-hVEGF165-EGFP重组质粒体内转染能够促进牵引区早期微血管的生成,使局部血管增生、渗入,增加骨断端的血流量。提示其有刺激骨基质合成和诱导细胞增殖分化等活性功能,从而对调节和促进骨的生长和修复过程具有重要作用。第二部分:电穿孔介导的基因治疗对下颌骨牵引成骨影响的初步研究目的:探索电穿孔介导的基因治疗对下颌骨DO过程中牵引间隙新骨生成的影响,从而为促进下颌骨DO新骨生成,缩短牵引周期,减少并发症提供新思路。方法:选用新西兰大白兔50只,沿双侧下颌骨边缘切开皮肤,钝性分离附着下颌骨的肌肉,暴露下颌骨。于下颌骨颏孔处,用微型电动钻截开下颌骨,于下颌骨断开处安放2cm牵引器,固定,逐层缝合组织。于术后3天开始牵引,每天0.8mm ,连续牵引7天后,将兔随机分为5组:A组:在牵引区注射2μg(0.1μg/μl)重组质粒pIRES-hVEGF165-hBMP2。B组:在牵引区注射2μg ( 0.1μg/μl )重组质粒pIRES-hBMP2。C组:在牵引区注射2μg(0.1μg/μl)重组质粒pIRES-hVEGF165。D组:在牵引区注射2μg(0.1μg/μl)空质粒pIRES。E组:在牵引区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A、B、C、D、E组均施加电穿孔刺激(电脉冲参数:电压300V,频率0.2Hz,平均脉宽2ms,6个脉冲,3个脉冲后更换正负极)。各组分别于固定期第1、2、4、8周行X线及QCT检查。选整个牵张间隙新生骨痂部分为兴趣区(regions of interest, ROI),测定骨密度。然后处死动物,取材测量牵引区新生骨的三点抗压强度;牵引区组织切片HE染色进行组织学检查和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A、B、C组各时点新生骨痂密度明显高于D、E组;各时点新生骨的三点抗压强度明显高于D、E组;组织学检查和形态计量学分析发现,A、B、C组与D、E组比较,间隙内有更多的新生血管、成骨细胞和间充质细胞等成分,新生骨量明显高于后者;新生骨小梁的宽度仍明显优于D、E组。结论:电脉冲介导的pIRES-hVEGF165-hBMP2重组质粒体内转染能够使牵引区获得较满意的骨再生和骨化成熟进程,其新骨骨化、改建过程超过对照组。提示,VEGF和BMP可作为下颌骨DO治疗的分子靶目标,联合应用BMP与VEGF,可能会实现成骨与血供的联合重建,并且使单一生长因子的效应放大,使骨愈合的速度加快。
其他文献
目的 对比微创后外侧入路(PLA)与微创直接前方入路(DAA)下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 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A、B两组(A=40,B=40),A组接
目的锌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孕期母体锌内稳态对正常妊娠及胎儿的生长发育极为重要,锌缺乏可导致机体功能障碍、行为异常及胎儿出生缺陷等。先天性心脏病是新生儿先天缺陷
目的 分析在支气管哮喘诊疗中行一氧化氮呼气测定的价值.方法 选入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6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列为实验组,另外选45例健康患者作为参照组,参照组行
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推广,小学英语教师开始积极转变当前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教学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但是,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缺陷与不足。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当前素质教育发展下对学生的必然要求。阅读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将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阅
英语是一种语言。语音是语言的声音系统,是语言的物质载体,是语言交际的必要工具。因此,学好音标是单词拼写的前提,也是英语词汇学习的基础。有利于学生的听说能力、英语综合应用
目的: 观察高脂膳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大鼠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activatorinhibitortype-1,PAI-1)水平的变化以及运动干预对血清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