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绿色建筑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在过去快速发展的二十年中,绿色建筑从起步阶段到固定模式快速建造带来的问题也是有目共睹,其中过度依赖技术而轻视地域文化的问题使得各地区的绿色建筑呈现出高度的相似性。我国各地区传统地域建筑因其人文与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在长期的发展与演化中,不断积累形成其独特的适应性营建特征,呈现出绿色、适宜的营建理念与建造体系。因此,探究传统建筑的生态营建智慧,提炼其适应地域环境的建造体系,并通过当代的物质技术手段进行科学化的研判与转译,对当代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价值及借鉴意义。青岛因其独特的历史脉络与发展路径,无论是地域文化、城市形态还是建筑类型都呈现出兼容并蓄、多元开放的状态。但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传统建筑不断被废弃拆除,现代绿色建筑的日渐普及,青岛的地域文脉与传统营建智慧也面临着断层的现实问题,而现代绿色建筑也出现地域特征缺失,趋同化发展的困境。本文以绿色建造体系为切入点,构建传统绿色营建智慧与现代绿色建造体系的研究框架。一方面以青岛代表性传统建筑为研究对象,探究其传承地域文脉的建造体系的形成背景、构成要素以及地域适应性特征,传承其适宜的绿色建造手法,不仅可以用于指导现代绿色建筑的地域化建设,也是对传统营建智慧和朴素建造技术从实际意义上进行保护与传承。另一方面则以青岛典型的绿色星级建筑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建造过程中所使用的绿色节能技术对青岛本土环境的适宜性,反思现代绿色建筑发展中忽视地域文脉所带来的问题,为绿色建筑的地域化发展提供思路。本研究主要分为四个部分:首先,第一、二章明确本文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通过对国内外绿色建筑的现状问题、理论发展等进行系统的研究,整理传统建筑建造体系与现代绿色建造体系的发展脉络和二者内在关系,构建基于地区文脉传承的绿色建造体系研究框架。其次,第三、四章是基于上述理论研究,对青岛地区传统建筑绿色建造体系进行挖掘与科学化分析的横向研究。在环渤海地区滨海城市背景下对青岛传统建筑的基本特征进行研判,明确以传统乡建、西式殖民、海防建筑三种类型为研究对象,定性分析青岛传统建筑朴素的绿色建造特征,并通过现场调研实测数据,定量佐证分析其地域适应性效能,总结提取青岛传统绿色建造体系共性特征。第三,第五章是对青岛现代绿色建造体系的提取与适应性分析的纵向研究。以青岛10栋已建成绿色星级项目为例,依据2019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其所应用节能建造技术进行挖掘与分析,探讨反思当下青岛现代绿色建筑选取使用的节能建造技术的适宜性。在达成建筑节能舒适的目标下,为绿色建筑本土性、地域化发展做出引导,以期实现传统建造技术传承更新与现代绿色技术适宜性发展。最后,第六、七章是基于上文研究总结青岛绿色建造体系的适宜观,并针对其绿色建造体系现存问题分别从空间形制、结构与建造技术及建造材料选取方面提出适宜优化策略,总结其值得传承发展的传统建造技术,反思其现代节能技术的适宜发展。本文以青岛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基于地区文脉传承的绿色建造体系,完成对地区文脉的再认识。通过对青岛地区传统建筑的文化背景、发展脉络、地区典型建筑形成机制的挖掘探究,传承其绿色营建智慧,以适宜当下为基础创新发展。同时也是对地区现代绿色建筑泛滥建造的再反思,慎思通用高新技术,为当今滨海城市绿色建造体系适宜性发展提供思路,实现传统绿色建造与现代绿色技术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