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东道国为保护公共健康、维护经贸秩序会采取一系列管制措施,当东道国的行为损害投资者利益,投资者将会依据双边投资条约寻求救济,引发投资争议,可以说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这一因素使东道国与投资者的利益平衡从理论探讨具体为现实需求。本文通过分析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东道国与投资者利益失衡现象,寻找背后的法律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投资协定实体条款以及完善投资者与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的建议。全文由引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东道国为保护公共健康、维护经贸秩序会采取一系列管制措施,当东道国的行为损害投资者利益,投资者将会依据双边投资条约寻求救济,引发投资争议,可以说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这一因素使东道国与投资者的利益平衡从理论探讨具体为现实需求。本文通过分析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东道国与投资者利益失衡现象,寻找背后的法律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投资协定实体条款以及完善投资者与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的建议。全文由引言,正文,结论三部分构成,正文部分共五章。第一章是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的东道国与投资者二元主体概述。主要介绍了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内涵、特点,以及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能否适用不可抗力、情势变更以及合同落空条款免除一方法律责任,进而介绍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对投资环境的影响对东道国与投资者这国际投资秩序中的二元主体会造成何种影响,为后文分析东道国与投资者利益失衡原因奠定基础。第二章是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东道国与投资者的利益冲突。主要分析了传统国际投资秩序中东道国与投资者存在利益冲突的原因,以及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东道国所采取的何种行为会加剧东道国与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冲突,论述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对东道国与投资者利益关系的不利影响。第三章是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东道国与投资者利益平衡可行性分析。保护投资者财产利益、保护东道国公共利益和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紧迫性为实现东道国与投资者利益平衡提供了现实必要性,互利共赢的共同目标、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指引以及东道国与投资母国身份日渐混同的趋势让实现东道国与投资者利益平衡有了理论可能性,因此在这种公共卫生危机的特殊时刻更需要去平衡东道国与投资者的利益,维护国际投资秩序的正常运转。第四章是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东道国与投资者利益失衡的原因。针对东道国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期间的行为,通过列举与对比不同国家现有双边投资条约规定,分析造成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东道国与投资者利益失衡的法律问题。第五章是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东道国与投资者利益平衡的建议。从实体条款的优化和争端解决机制的完善两个角度出发,当前双边投资条约需要明确东道国对公共健康的规制权,完善公平公正待遇条款,健全国际投资争端解决机制,防止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冲击东道国与投资者的利益关系从而维持利益关系的动态平衡。
其他文献
随着汉语国际推广在近年来不断取得成果,来中国学习汉语的留学生日益增多。同时,孔子学院的规模在海外逐渐扩大,为汉语学习者提供了充足的师资力量和良好的学习环境。但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并不能完全满足广大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及中华文化的需求。因此,需要编写一批高质量的课外文化读本,为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发展锦上添花。在众多中国文化经典中,本文选取了中国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致力于编写一本符合读者阅读兴趣和需求
发展装配式建筑是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和实现建筑工业化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国内各地发展装配式建筑政策的颁布实施,装配式建筑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目前与装配式建筑相配套的成熟的外墙板围护体系较少,且新型墙板的研发多关注墙板力学与热工性能,生产与应用技术的研究相对滞后,致使一些新研发的墙板难以在工程实践中大面积推广。因此,对新研发墙板的生产与应用技术进行研究,特别是对新型外墙部品的标准化设计和工业化生产
琵琶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在这岁月长河中留下了无数动人的旋律,历代作曲家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创作出了一部部独具时代特色的经典作品,广泛流传,深入人心。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和艺术审美的革新,当代作曲家们的创作变得更加丰富多元。我国自古以来都是诗乐不分家,因此,即使是在万物不断更新不断变化的当代,依然有大量作曲家以古代诗歌或文学作品作为创作素材,诞生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经典的琵琶作品,笔者
语言与文化互依互存、密不可分,对外汉语教学承担着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使命。在国际中文教育中,我们必须立足于中国文化,才能促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持续发展。而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生存智慧,是华夏民族延绵不绝、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要了解中国文化,必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本文在总结和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展开对禅宗故事文化读本的编写探究。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部分主要是分析目前对外
弦乐四重奏作品创作贯穿了贝多芬的一生,是音乐文献领域内的无价之宝。与交响曲和奏鸣曲相比较,弦乐四重奏更能够体现作曲家一生最深处思想和个人信念的发展线索。如今,贝多芬的弦乐四重奏作品作为世界各大四重奏比赛的必奏曲目,成为演奏家的试金石。世人一直未曾停下对贝多芬这位音乐巨匠的研究与探索,但相对于他的钢琴奏鸣曲和交响曲作品来说,关于贝多芬的弦乐四重奏文献屈指可数。目前现有的国内外贝多芬弦乐四重奏的资料与
莆仙戏原名“兴化戏”,来源于唐代在莆田民间盛行的百戏,于宋代形成,在明清时期得到兴盛,是我国最古老的戏曲种类之一,有“宋元南戏的活化石”之称。新中国成立以来,古老的莆仙戏为适应现代观众多元化的审美需求,推动剧种的现代化建设,进行了一定的探索。近年来,新编古装戏舞台中的舞蹈表演呈现了一定的新形态。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莆仙戏新编古装戏中旦角舞蹈表演对传统表演精华的传承与创新性探索和实验,提炼总结其当代新面
绥德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有着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但随着城镇化脚步的不断加速,许多红色文化场所展示设计较为单一,甚至大量的旧址被埋没荒弃。本文以展示设计为切入点,以绥德红色文化为主题,经过实地调研考察,从空间组织形态、艺术形式、文化展示、体验互动方面分析现存的一些问题。通过对绥德马家山村红色文化中心景区进行设计,总结归纳出设计原则、表现手法等,探索出基于绥德地域文化的红色文化
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制度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的一部分,建立于20世纪80年代的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体制,在解决当时各级领导班子年龄偏大、水平偏低的问题,结束领导职务终身制,实现干部队伍新老交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推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长期以来为保持干部队伍的稳定,未能伴随经济社会发展和行政体制改革进行相应调整,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离退休人员队伍的变化和离退休工作的发展,在实际工作中面
介词“在”不仅是汉语母语者在书面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介词之一,同样也是汉语二语学习者在书面语中经常使用的介词之一。在书面语中,介词“在”有时不能出现,有时却必须出现,有时是否使用介词“在”对句子的意思并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我们发现介词“在”隐现存在一定的规律。而对于汉语二语学习者来说,要在书面语中正确地使用介词“在”就必须要掌握介词“在”的隐现规律,所以为了帮助汉语二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在书面语中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