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问政在全国范围内风起云涌,是反映、汇聚、发现、解决民生相关的各种信息的有效渠道,是当今政府了解民情、采集民意、汇集民智的重要渠道。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网络正在成为影响政治决策与民意表达相互沟通的一个直接平台,从温家宝总理接受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的联合专访,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到地方领导开博客听取民意;从广东省领导邀网民“灌水”“拍砖”,到网络问政被写入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网络问政进入了人们的生活。网络问政在实施过程中,各级各地政府及官员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为了促使网络问政规范化发展,需要一套完备的制度作保障。从信息的发布到问题的处理,网络问政中存在的各个阶段都已出现了对应的制度,如信息收集与反馈制度、网络发言人制度、政府回应制度、网络问责制等,但这些制度只是一些地区的政府为了应对网络时代所面临的问题而做出的局部性的规范和尝试。因而网络问政制度需要进一步形成制度体系,以规范的形式确定下来,能够有效指导政府网络问政,推动网络问政工作的落实,并且针对制度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修订完善,同时要加大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力度,切实提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责任性,通过制定相关文件,并且根据需要建立专门的部门配备专门的人员,做到分工明确、程序合理、责任清晰;要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主体通过可量化的指标体系,衡量并约束政府行为,保证网络问政落到实处;鼓励官员学习网络知识,更好地适应网络社会,同时提升主流媒体的引导力,将网络问政内化成一种良性的执政思维与行动,实现其在现实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