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色团耦合作用对分子内单线态裂分的影响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swysw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线态裂分(Singlet fission,SF)是指有机半导体材料受激发后产生的单线态激子(S1),以自旋允许的方式裂分生成两个三线态激子(T1)的多激子产生现象。单线态裂分有望使单节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理论上限从~33%(Shockley-Queisser极限)提高到~44%,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分子内SF,其裂分速率不受材料的堆积形貌影响,但生成的三线态容易复合,不利于实际应用。为了开发SF速率快、三线态寿命长的SF新材料,本论文选取并五苯(Pentacene,Pc)和环合靛蓝(Bay-annulated indigo,BAI)为SF生色团,利用分子工程策略,设计合成一系列分子内SF新材料,并利用瞬态光谱等表征方法,深入探索生色团耦合作用对SF的影响。研究成果如下:(1)以螺二芴为三维桥连核心,设计合成了具有大位阻的Pc四聚体分子(Spi-4),以期抑制分子堆积,延长三线态寿命。同时,通过与对应二聚体分子(Spi-2,7,Spi-2,2’)的对比分析,研究分子内不同共轭方式介导的生色团耦合作用对SF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Spi-4具有与Spi-2,7相似的SF性能,在溶液中发生快速SF并在薄膜中生成寿命~60 ns的离域三线态激子。但是,Spi-2,2’因极弱的分子内生色团耦合作用,在溶液中主要以系间窜越生成三线态,却在薄膜中发生SF并生成~1.1μs的长寿命定域三线态激子。实验结果表明,设计此类材料时需要同时考虑分子间和分子内的生色团耦合作用。(2)基于上一章研究结果,我们对分子内的共轭方式进行调整,以期获得膜相中的长寿命离域三线态。以联三苯为桥连核心,设计合成三个具有不同程度分子扭曲的Pc四聚体(TPTP-n,n=1-3)。研究结果表明,TPTP-n在稀溶液中的激子动力学与对应的二聚体分子相似,三线态产率高达199%。在薄膜中,TPTP-n具有皮秒级SF速率,且强烈的分子扭曲使分子间生色团耦合作用减弱,三线态激子寿命达到~10μs,较二聚体分子增长3个数量级。此外,TPTP-1和TPTP-2分别具有高达0.75和0.71的离域三线态激子占比。该研究实现了材料在薄膜中兼具快速SF与离域三线态激子寿命达微秒级,为SF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3)通过增加分子内生色团数目,利用位阻效应促进多生色团之间的空间分离,设计合成Pc六聚体分子(HP),并探索材料的构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HP的稀溶液中,三线态主要以湮灭生成一个高能量三线态的方式衰减。在薄膜中,HP由于分子内多生色团之间的空间分离和弱的分子堆积作用,生成了离域的长寿命(亚微秒级)三线态激子。实验结果表明,分子内多生色团之间的空间分离能够有效促进三线态的解离与离域。(4)上述研究结果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Pc类材料中单线态裂分构效关系的理解,本章中我们开发了具有更优异吸光能力和稳定性的环合靛蓝(BAI)作为分子内SF材料生色团,旨在获得新型SF材料。通过路线设计与优化,发展了一条单溴化BAI的高效合成方法,并合成了具有“电子给体-受体”结构的BAI衍生物(TPA-n BAI,n=1-3)。研究发现,TPA-n BAI具有分子内电荷转移特性,且随溶剂极性和生色团耦合作用的增强而增强,并在稀溶液中发生电荷转移介导的快速SF。此外,初步探明了TPA-n BAI和BAI单体在膜相中的SF性能,为BAI作为一种新型生色团在SF领域中的应用提供实验基础和分子设计思路。本论文利用分子工程策略,通过对生色团耦合作用的调控,获得了薄膜中同时具有快速SF和长寿命三线态的Pc类新材料。此外,基于所探明的SF构效关系,我们设计和开发了基于BAI的新型SF材料。本论文不仅为SF新材料的设计提供思路,也为SF材料在电池器件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超疏水表面通常是指接触角大于150°,滚动角小于10°的表面。超疏水表面水滴的滚动作用带来的自清洁效应,使其在太阳能电池板、信息玻璃、纺织品及建筑物等众多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然而,超疏水表面的清洁机制难以解决油类有机物的污染,极大地限制了其在复杂环境中的应用。将光催化材料(如纳米TiO2)引入超疏水表面拓展其在自清洁领域的应用,成为超疏水表面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依托“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
学位
[目的]探究连续径流冲刷条件下工程堆积体的坡面侵蚀响应,为进一步认识工程堆积体在连续冲刷过程中的侵蚀规律并为水土流失模型精准预测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参考。[方法]设置3个放水梯度(8,12,16 L/min),在3个坡度(28,32,36°)条件下,进行野外连续3场径流冲刷试验(每场间隔24 h)。[结果](1)各场次产流特征为:第3场>第2场>第1场,其中,第3场径流量增量大于第2场,对比第1场增
期刊
[目的]揭示含沙量对高陡边坡水动力学特性的影响,为高陡边坡土壤侵蚀机理模型精度的提升提供理论支撑。[方法]设定3个含沙梯度(0,4%,8%)和3个放水梯度(12,16,20 L/min),在36°坡面进行野外径流冲刷试验。[结果]随着放水流量的增大,平均流速随着含沙量增加而减小的趋势较小,雷诺数Re随着含沙量增加而减小的趋势较明显;当放水流量为16,20 L/min时,随着含沙量的增加,坡面流态均
期刊
超高性能水泥基材料(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早期自收缩发展迅速,增加了结构开裂风险。多孔内养护技术可有效缓解UHPC内部自干燥现象,抑制基体自收缩发展,具有极佳的工程应用前景。然而,以多孔集料作为UHPC体系内养护介质的研究,当前仍存在较多不足,主要表现为:主导引入多孔内养护介质UHPC自收缩、干燥收缩演变行为的潜在驱动机制缺乏统一认识;多孔材料孔
学位
水泥稳定基层由于强度高、水稳性和整体性好,是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基层结构类型。然而其延迟成型时间不足会导致基层在碾压成型过程中产生较大的强度损失,且其较大的收缩特性极易产生面层反射裂缝,最终导致路面发生破坏。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水泥凝结硬化以及收缩特性入手,研制了缓凝膨胀道路基层专用水泥。通过熟料与辅助功能材料物相匹配,揭示了胶凝相-膨胀元-缓凝组分物相水化、膨胀及强度发展的协同机制,并提出了缓
学位
碳化硼(B4C)陶瓷最为突出的特点是低密度、高硬度。此外,其还具有高弹性模量、优异的耐磨性能和高的中子吸收能力,因而B4C在耐磨材料、轻质防护材料、热电材料及原子反应堆控制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然而,B4C陶瓷的烧结温度高、断裂韧性低,且其导电性差,加工较为困难,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B4C陶瓷材料的进一步发展。本论文立足解决B4C陶瓷现有的缺点,设计了不同工艺制备石墨烯均匀分散的高性能B4C–石墨
学位
电活性聚合物(EAP)是一类对电刺激能够产生尺寸或者形状变化的高分子材料。这一吸引人的特点使它们被称为“人造肌肉”。在过去的二十年里,这种对电刺激有形状或尺寸变化的新型聚合物的特性吸引了来自不同学科许多工程师和科学家的广泛关注。和主链全部或大部分为饱和键的柔性聚合物不同的是,聚合物主链上含有大量苯环或多不饱和键的刚性聚合物具有难溶难熔及化学惰性的缺点。对这类聚合物的研究、实际加工及应用更为困难。同
学位
从电子-声子-自旋耦合相互作用出发,设计多功能新型材料,实现从热电功能、电磁功能、磁热功能到热电磁多功能的变革,这种热电磁能量转换多功能新材料是近年热电材料与磁性材料科学交叉的研究热点。碲化铋基热电材料在室温附近具有优异的热电性能,被认为是最具有商业化应用潜力的热电材料。通过载流子工程、声子工程和能带工程等优化策略,p型碲化铋热电性能已获得了大幅提高,但这些策略对提升n型碲化铋热电性能并不有效。针
学位
水系锌离子电池不仅具有高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还具备安全环保、价格低廉等优势,使其成为极具前景的下一代储能器件。本文围绕着钒系材料在水系锌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展开,包含低维钒系材料的设计、制备、表征以及电化学性能的研究,结合多种原位与非原位表征手段对储锌机制进行深入分析,探究低维钒系正极材料储锌的基础问题,为水系锌离子电池的研究和应用提供重要借鉴。首先研究了V2O5和Na0.3 3V2O5纳米线电极材料
学位
作为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照明及显示行业每年消耗的能量是巨大的。目前市场上实现白光LED(light emitting diodes)的主要方式为将黄色荧光粉涂覆在蓝色芯片上。然而,这种方式获得的白光LEDs(white light emitting diodes)存在一定的缺陷:(1)由于其光谱缺少红色成分,因而其显色指数较低,色温较高,不适合用于高端照明行业(如医疗);(2)相较于荧光粉,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