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于2011-2013年在山东农业大学玉米科技园进行。选用郑单958、先玉335和登海661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玉米籽粒黑层结构与成分、黒层形成与粒重的关系、玉米籽粒乳线比例与籽粒含水量、粒重及营养物质积累的关系。此外,通过设置去苞叶处理分别为去总苞叶数的1/4(S1)、去总苞叶数的1/2(S2)、苞叶全去(S3)及不去苞叶(CK),研究玉米苞叶对籽粒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玉米籽粒乳线比例与籽粒含水量、粒重及营养物质积累的关系通过比较研究不同品种间玉米籽粒乳线比例与籽粒含水量、粒重及营养物质积累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XY335的乳线下移要快于ZD958和DH661,且其千粒重最大含水量最低;品种之间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差异不明显,DH661的淀粉含量显著低于XY335和ZD958。乳线比例与淀粉含量及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籽粒含水量、可溶性糖、蔗糖及蛋白质之间呈显著负相关。2.玉米籽粒黒层结构和组分的初探采用JSM-6610LV扫描电子显微镜和JEM-1200EX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和拍照,观察了籽粒黑层表面和内部的结构,并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了籽粒黒层的主要成分。研究表明,黑层成分中含有羰基类化合物,且黑层的形成可能与美拉德反应有关。不同品种间黑层的结构相同,都是随着生育期的延迟,黑层逐渐变窄,胞间连丝由含量丰富逐渐消失,胚乳传递细胞中的壁内突逐渐变短变少。3.不同去苞叶处理对夏玉米籽粒乳线消失和黒层形成的影响去苞叶显著影响籽粒乳线消失和黒层形成的进程,最终导致籽粒乳线消失和黒层形成的时间较正常发育的籽粒所需时间缩短。苞叶全去对其的影响最显著,XY335、ZD958和DH661的S3处理的籽粒乳线消失所需时间较CK分别缩短10天、6天和4天。XY335、ZD958和DH661的S3处理的籽粒黒层形成所需时间较CK分别缩短10天、5天和4天。籽粒乳线消失1-2天后黒层才会形成。4.不同去苞叶对夏玉米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去苞叶显著影响夏玉米的籽粒灌浆特性。去苞叶后籽粒灌浆的相关参数显著下降,且去苞叶数越多下降幅度越大。XY335﹑DH661和ZD958的S3处理的最终生长量(a)较CK分别下降12.75%﹑17.78%和17.09%。 Tmax较CK分别下降10.06%﹑12.21%和10.47%。Wmax较CK分别下降12.75%﹑17.78%和17.12%。P较CK分别下降11.78%﹑13.09%和5.97%。可见,去苞叶后夏玉米籽粒灌浆受到显著影响,进而影响籽粒的正常发育,导致籽粒粒重下降,产量显著下降。但去苞叶对b﹑c﹑Gmax和R0的影响与CK差异不显著。5.不同去苞叶处理对夏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去苞叶显著影响夏玉米的产量,去除的苞叶数越多对产量的影响越大。各品种均以S3处理的产量下降幅度最大,XY335﹑ZD958和DH661的产量较CK分别下降27.89%﹑24.75%和22.35%。去苞叶显著影响夏玉米产量构成因素,去苞叶后穗粒数和千粒重较CK显著下降,且去苞叶数越多下降幅度越大。此外,去苞叶也将显著影响夏玉米的穗部性状。去苞叶后各处理的穗长﹑穗粗﹑穗行数和穗粒数均显著下降,且均以S3处理的最小,XY335分别下降7.34%﹑8.82%﹑6.08%和9.88%,ZD958分别下降11.70%﹑4.33%﹑5.48%和6.07%,DH661分别下降20.37%﹑8.42%﹑5.99%和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