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不同年代辽宁省人民医院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情况,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抗血小板药物应用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分析。研究对象为辽宁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02年、2005年、2008年、2011年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收集患者相关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吸烟情况、既往缺血性脑卒中病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病史、血脂异常情况。分组:相同年份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例为同一组别,各年份之间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例形成相互对照组。结果:共收集资料完整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例648例:2002年为137例、2005年为139例、2008年为180例、2011为192例。4个年份病例的平均年龄、性别构成比、吸烟情况、既往缺血性脑卒中病史、冠心病病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血脂异常病史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4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抗血小板药物总体使用率为86.73%(562/648),其中阿司匹林的使用率最高,为95.02%(534/562);2002年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率为81.02%(111/137),2005年使用率为82.01%(114/139),2008年使用率为88.33%(159/180),2011年使用率为92.71%(178/192),随着年代的推移,4个年份间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率总体呈升高趋势,各组别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率的比较(81.02%VS82.01%VS88.33%VS92.71%),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2.23,P﹤0.05)。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因素有:年龄、既往缺血性脑卒中病史、高血压病。与缺血性脑卒中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独立相关的因素:年龄(60-69岁OR=2.44,95%CI:1.06~5.61;P<0.05;VS70-79岁OR=2.14,95%CI:1.02~4.52;P<0.05)、既往卒中病史(OR=1.69,95%CI:1.02~2.78;P<0.05)、高血压病史(OR=2.02,95%CI:1.26~3.27;P<0.05)。结论:1.辽宁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早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率仍较高(与其他相关文献报道的比较),且逐年增加。2.数据分析得出很多因素可以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其中年龄在50-59岁年龄段患者的服药率高于60-69岁年龄段,60-69岁年龄段患者的服药率高于70-79岁年龄段,既往缺血性脑卒中病史、高血压病、血脂异常患者的服药率高于无此类合并症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患者的年龄、既往缺血性脑卒中病史、高血压病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独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