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源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胞外蛋白酶的纯化与致病性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d_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斑点叉尾鮰一种急性流行性传染病频繁发生,初步诊断为由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引起的传染性套肠症。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致病因子的研究还未深入且少见报道。本试验从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胞外产物中提纯到一种胞外蛋白酶(ECPase),并对提纯的ECPase进行了致病性研究,以期搞清胞外蛋白酶是否是致病因子,其在致病中是否起重要作用,并为养殖生产中防治该病提供理论依据。在胰酪胨大豆肉汤(TSB)培养基基础上,对体外培养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胞外蛋白酶(ECPase)产生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发现,其产量与碳源、氮源、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培养基初始pH值有关。其优化产酶条件为:以蔗糖作为碳源,胰蛋白胨作为氮源,培养基初始pH值为7.0,在20℃下120r/min振荡培养72h,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可产生大量的ECPase。在优化培养条件下,采用硫酸铵盐析、DEAE-Sephadex A50离子交换层析、SDS-PAGE等方法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胞外蛋白酶进行了分离纯化。结果表明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产生一种单一多肽,分子量为45.7Kda的胞外蛋白酶。将倍比稀释的胞外蛋白酶与96孔板培养的Vero细胞一起培养,发现Vero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出现空斑;将ECPase腹腔注射小白鼠和斑点叉尾鮰,表现出很高的死亡率。其对小白鼠和斑点叉尾鮰的LD50分别为4.33ug/g和3.49ug/g体重。接种小白鼠精神倦怠,排黏液便,剖解发现严重胃肠炎症状,肠道扩张,脾严重肿大、出血;光镜下可见肠粘膜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心肌细胞肿胀,严重颗粒变性,脾脏出血,大量红细胞浸润。死亡斑点叉尾鮰鳃丝肿胀,出现轻微肠炎,肝、脾、肾肿大等病变;肝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脾出血,肝、脾、肾是ECPase作用的靶器官;超微病变也很明显,主要表现为多数组织器官的细胞核膜扩张,核染色质溶解消失,线粒体肿胀。虽未见临床上广泛出现的肠套叠现象,但肝、脾、肾的病变均与该菌自然感染发病的病变相似,表明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胞外蛋白酶是一种重要的致病因子。
其他文献
恒定链(invariant chain,Ii)是一种非多态性Ⅱ型跨膜糖蛋白。Ii作为MHC-Ⅱ分子的伴侣蛋白,在抗原呈提通路中起着重要作用:(1)辅助MHC-Ⅱ类分子合成;(2)阻止M=HC-Ⅱ类分子与内源性
课堂教学就是一部话剧,教师是导演,学生是主角。一个高明的教师匠心独运,手舞足蹈,妙语连珠,就能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智力,开发学生潜能。政治课一向被大家公认为内容枯燥,索然无味。理论性强,逻辑性强,是政治课的特点。抽象思维能力并非青少年特长。因而,广大中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并非兴趣盎然,死记硬背是他们学习政治的法宝。其实,政治课内容并非空洞说教,公民、法律常识、社会发展简史、经济学、哲学、政治学无不
当前,国家信息技术人才辈出,使国家的信息技术应用领域得以不断扩大.而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显得较为重要.将信息技术引入小学语文课堂,可以改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态,不
随着高科技领域的不断扩展,一种融电、光、图像为一体的科学技术,已经以一种锐不可挡的势头进入了学校,运用到各学科的教育教学中,并作为一种高效的手段得到大力的开发和应用,这就是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的广泛使用使各学科进行了一次教学方法乃至教学观念的“大改革”,各种教学软件也应运而生,它们为教学提供了便捷、有效的方法。  从当前的情况看,多媒体教学还只是在语文、数学等学科中得到了广泛开发和使用,并且从实
化学平衡原理是高中化学的重要教学内容,几乎贯穿整个高中化学.如果学生不能掌握化学平衡原理,他们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将直接降低.本文主要研究化学平衡原理的应用技巧,进而
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 ND)是严重危害禽业的传染病之一,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此列为必报传染病。预防 ND 的主要手段以接种疫苗为主,目前市场上主要的疫苗对基因VII型ND
地理作为高中的重要学科,教师为保证课堂效率,必须对普通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做出改变.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便是一种有效的方式.那么,如何在多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