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春季风速和大气动能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植被覆盖的关系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heck5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1971~2012年青藏高原73个气象台站的观测资料、JRA-55再分析资料和1982~2012年NOAA/AVHRR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奇异值分解(SVD)、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方法,通过引入年际增量和区域动能收支方程,分析了 1971-2012年高原春季风速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根据正压模和斜压模的分解思想探讨了春季高原及其邻近地区西风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揭示了大气动能与青藏高原大气视热源垂直结构的耦合关系。通过引入集中期和集中度的概念,分析了近40a大风日数在高原风季的分布形态及其环流背景。最后,探讨了高原平均风速和大风日数与植被覆盖的可能联系。研究表明,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高原风速呈减弱的趋势,而随着变暖趋缓,风速的减小也趋于平稳。1971~2012年青藏高原的大风日数以-14天/10a的速度在减少,同时其年较差也在缩小。在近42a高原大风集中期呈提前的趋势,从20世纪70年代的3月底4月初提前至本世纪初的2月底3月初,即提前了1个月。大风集中度则有增大的趋势,并取决于大风日数的多寡。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的热力差异及其变化速率的不均衡改变了对流层大气的温、压梯度,进而通过两种途径影响高原风速。一方面是近地面层气压梯度力的直接作用,另一方面是高层动能向低层的输送(其受垂直速度和风垂直切变的制约)。当青藏高原、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的地面气温偏高,北亚和东亚地区的地面气温偏低时,有利于急流偏强,高原地面风速增大,反之风速减小。20世纪末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增温速率表现为北快南慢,高原上的经向气温差异减小,风速趋于减小;21世纪初高原中部及其南侧地区以增温为主,高原东北侧和东亚地区以降温为主,经向气温差异有所增加,高原风速的减小也趋于平缓。高原大风集中期的早晚受到急流系统经向位移的制约,2月~4月西风带偏南时,伴随着副热带地区气压偏低,青藏高原春季大风天气偏多,大风集中期偏晚。反之,大风天气偏少,集中期偏早。大风集中度的大小则与中亚和高原地区2~4月副热带急流强度有关,2月和4月急流偏弱、3月急流偏强时,大风日数相对集中在3月,集中度较大。反之,集中度较小。大气动能可以很好地表征对流层西风带(急流管)的强度和结构特征,通过分解大气动能发现,在副热带地区,正压动能的中心更靠近海洋,而斜压动能中心更靠近东亚大陆。在急流管入口区往往有斜压动能向正压动能转换,出口区则有正压动能向斜压动能转换。西风带的经向位移受正压运动主导,其沿急流管的强度变化则受斜压运动主导。青藏高原春季大气热源的强度具有年代际特征,它主要通过影响中低纬度的斜压流场改变大气斜压性。高原大气热源偏强会使东亚地区大气动能增大,南亚地区的大气动能减小,副热带西风带位置偏北。青藏高原大气热源的厚度具有明显的年际波动,它主要对中高纬度地区的大气斜压性(特别是高层风切变)产生影响。高原热源厚度偏小有利于东亚副热带急流增强、温带急流减弱。此外,青藏高原上游的西风平均流增强有利于将大气中的热量输送至下游,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高原地区大气视热源的垂直结构,而高原大气热源又会通过正压运动和斜压运动的相互作用调整下游地区的大气动能构成。在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平均风速越大、植被的分布越稀疏。多地的植被覆盖度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经历了由增大向减小的转变,而年最大植被覆盖度是增大的,青藏高原沙漠化程度在减轻。在水热条件相对恶化的高原西南部,风速是影响植被覆盖度的主要气候因子。在四川西北部,青藏高原大风集中期延后时,大风日数显著增多,春、秋季的植被覆盖度减小。在唐古拉山口一带,大风集中度偏大时,大风天气在年内分布的不均性增强,春、夏季的植被覆盖度增大,秋、冬季植被覆盖度减小。平均风速与大风日数的快速增大(多)会使植被覆盖度的变化趋于缓慢,植被覆盖度的快速增大则使平均风速和大风日数的变化更加剧烈,二者之间以风对植被的抑制作用占主导。揭示青藏高原的风速和大风的区域分布特点、变化规律、形成机理及其与植被的联系,为高原沙漠化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对于防灾减灾、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有深远意义。分析副热带西风的动力、热力结构及其与青藏高原热源垂直分布的耦合关系,对了解东亚地区大气环流的季节转型和区域气候变化也是十分有益的。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地面高空常规资料,对台风"云娜"登陆浙江时所产生的一次暴雨过程的影响系统及其可能机制进行了初步的诊断分析,发现我国东北地区浅槽两侧的副热带高压即西边的大陆高
粮食产量是一个国家的基础经济信息,科学准确地预报粮食产量,对国家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政治意义。中国是一个农产品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和贸易大国。农业生产形势,特别是粮食生产是
自NC-SI规范颁布以来,在开源的Linux操作系统中还没有实现符合NC-SI规范网络控制器的驱动。通过对NC-SI协议的和Linux系统网络控制器驱动的分析,结合Linux操作系统内核的特性
一直以来,黄土高原都以其恶劣的生态环境引起中外学者的瞩目,再加上近年来由于过度开垦、放牧和森林砍伐等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耕作方式,引起森林、牧场的退化和耕地的严重破坏,自
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我国西北干旱荒漠区塔里木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流动性沙漠之一,沙尘暴天气常年频繁发生,其沙尘气溶胶起沙、沉降、传输以及沙尘时空变化均受到沙漠地区大
本文利用多年平均资料分析了南海夏季风建立的气候特征及南亚高压的西进特征。并利用数值模式对2004和2005年南海夏季风建立过程进行进行了模拟,主要结论如下: (1)与南海夏
本文对139个臭氧观测站点的地基资料与卫星资料根据相同站点、同一天资料,通过比较它们在月平均、年平均等尺度上的差异,来评估当前全球大气臭氧总量不同测量方法之间的差异.
本文对2003年7月4-5日发生在江淮地区的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和2004年3月27-28日的一次沙尘暴过程的影响系统及其可能机制进行了初步的诊断分析,并对这两次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