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本市场独有的市场资源一直是企业争相夺抢的目标,借壳上市作为IPO的“替代品”,为迎合市场多方需求,操作模式上也在不断地演变进化,为维护资本市场运行秩序,相应监管一直紧随其后防止并打击过度投机套利行为。2016年证监会颁布的重组新规更是被誉为“最严新规”。价值评估作为借壳上市的交易基础,直接关系着交易的成功与否。“壳资源”的交易价格直接决定了企业能否一次性“扭亏为盈”,转让“亏本”资源。借壳公司作为拟上市企业,其交易作价是上市前对企业价值的最好评估,也直接影响了企业上市后的公众形象及之后的财务指标值,是企业管理者、投资者、政府及社会公众共同关注的问题,对企业之后的经营有着深远影响。本文通过对近年来证券市场监管从严的政策分析,基于“最严新规”的政策解读,选取顺丰控股这一在新规颁布风口时点成功上市的借壳案例,针对新规中对业界投机性交易定价的遏制规定,选取顺丰控股上市后2016年的市场数据,结合股权贴现模型,二次评估顺丰控股的股权价值,以此验证借壳新规下借壳交易中估值的合理性。并关注借壳交易中是否存在交易方价值高估现象,提高价值评估模型在借壳上市交易中的实际适用性。通过计算,本次评估顺丰控股股权价值为509.67亿,与此次借壳交易评估机构给出的448亿的评估价相比,增值61.67亿,增值率为13.77%;与当期股权账面价值205.57亿相比,增值304.10亿,增值率为147.93%。通过分析,本文认为,顺丰控股借壳鼎泰新材成功上市的交易中,借壳方的交易定价是合理的。新规的推出对于市场上真正想要借壳的公司来说仍属利好信号,交易定价会逐渐趋于市场化、合理化,同时也会引发新一轮对估值体系的理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