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s-Hanchen位移增强效应及Fabry-Perot振荡场传感器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dicafra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斯-汉欣 (Goos-Hanchen,简称GH)位移指的是反射光的实际反射点和入射点(也即几何光学反射点)有一段距离的偏移的现象.这是由于入射光中不同的单色平面波分量具有不同的反射相移所造成的.研究Goos-Hanchen位移有多种方法,本文采用Artmann发展的静态位相(stationary phase)方法和高斯光束下的数值计算方法,主要研究了导波共振和表面等离子波共振时GH位移增强效应. 在普通的两层介质的界面上,GH位移大小为波长量级.因此对光波单次反射所产生的GH位移在实验上难以直接观察.因此,长期以来,一方面,人们在实验上较多地采用微波波段进行实验,另一方面,很多人在理论上研究不同条件下的GH位移增强效应以获得较大的GH位移,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许多种GH位移增强效应.其中,由表面等离子波共振引起的GH位移增强效应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被人注意到.但直到2004年,Yin Xiaobo等人在实验上才首次证实了表面等离子波共振引起的GH位移增强效应的存在.同时他们在实验上还发现了一个在理论上以前从未有过的新现象:如果金属层的厚度超过零反射率下的最佳金属层厚度,GH位移为负,反之为正,并且还发现金属层的厚度越接近零反射率下的最佳厚度,GH位移就越大,反之就越小.本文则在理论上把这个结果进行了推广,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GH位移的符号取决于共振模的内在损耗与辐射损耗.当内在损耗大于辐射损耗时,GH位移取负值,反之为正,并且内在损耗与辐射损耗之差越小,GH位移的绝对值就越大.Yin Xiaobo等人实验发现的现象只是这个结论的一个特例.而且这个结论不仅适用于表面等离子波共振,还适用于导波共振.在泄漏波导上的GH位移增强效应虽然在1998年被Frank Schreier等人在理论上报道过,但是,他们并不考虑材料的吸收,所得到的GH位移为正.在我们考虑了泄漏波导中材料的吸收以后,发现GH位移不仅可以为正,也还可以为负. 在前面这个结论的基础上,我们还发现在双面金属波导结构上可以实现符号同时相反的TE、TM的GH位移增强效应.这个GH位移由在自由空间耦合技术下激发的导波而产生.在合适的参数下,TE与TM的导模共振角可以基本重合,对TM波,内在损耗小于辐射损耗,而对TE波,则恰好相反,内在损耗大于辐射损耗.因此,TM波的GH位移为正,TE波的GH位移为负. 我们另外还提出了一种新型Fabry-Perot(简称F-P)振荡场传感器.不同于传统的迅衰场传感器,在这种传感结构中,待测样品位于振荡场中.而且这种传感器也可以获得很窄的反射吸收峰,因此其灵敏度大大提高,显著高于传统的迅衰场传感器,例如全内反射结构传感器,SPR结构传感器和泄漏模结构传感器.除了灵敏度高,这种传感结构还具有制作工艺简单,与偏振无关等优点,在光化学传感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研究了量子隐形传态理论和量子秘密分享理论。 在第二章阐述了量子信息学的量子力学基础,介绍了各种量子通信技术和量子计算机原理,并介绍了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
光子晶体,是一种由介质或金属周期排列而形成的人工材料。正如有电子禁带存在的硅材料是现代电子工业得以蓬勃发展的物质基础一样,具有光子禁带的光子晶体将为光子学的发展开创
雷达测速法是近年来使用的一种新方法。本文首先介绍了多普勒测速雷达的工作原理,并且对其测速中的误差来源和大小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了测速精度。  外差探测激光多普勒雷达
本论文以层状钙钛矿结构铁电材料SrBi4Ti4O15(SBTi)和Bi4Ti3O12-SrBi4Ti4O15(BIT-SBTi)共生结构为研究对象,研究A、B位掺杂对材料的晶体结构、铁电和介电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掺杂
氟化类金刚石薄膜(FDLC)是基于传统类金刚石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改性材料,该膜具有许多比金刚石薄膜更加良好的性能,因此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深入研究掺氟量以及工艺条件改变对FDLC薄膜性能的影响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在抛光的硅片和玻璃片上制备了氟化类金刚石薄膜,反应气体选用CF_4、CH_4和Ar,并对制备的薄膜进行了退火处理。利用椭偏仪测量薄膜的厚度,用俄歇
(1)GeSi量子点在初始Si覆盖下的形貌转变 最近研究发现,当生长在Si衬底上的GeSi量子点在薄的Si层覆盖下,这些量子点的形貌可以发生转变,从而实现不同结构和形状的半导体纳米
本文第一章对沸腾换热及多孔介质等基本概念做了简要介绍,然后,综述了沸腾换热及分形几何理论的发展和一些基本理论基础。本文第二章介绍了大空间临界热流密度的传统模型,并进行
作为可调谐光子器件及高性能传感器的光纤内马赫泽德干涉仪(Mach-Zehnder interference,简称MZI),具有结构简单紧凑、抗电磁干扰、分辨率高、可调谐性以及极高的传感灵敏度等优势,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近年来,报道的光纤内马赫泽德干涉结构的制备技术主要包括:光纤拉锥,微腔刻蚀以及光纤熔接等,制备出的MZI能够实现纤芯模式之间的干涉以及纤芯和包层模式的干涉。其中,基于双开口微腔结构
随着对声子晶体研究的深入,基于声子晶体缺陷态的声学应用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通过向晶体中引入缺陷,可以在其带隙内获得传播模式或共振模式的缺陷态,利用缺陷态可以设计实现多种声学应用。本文以包含缺陷的声子晶体为研究对象,利用缺陷态与传播模式的耦合关系,实现了声波分束以及定向辐射;利用点缺陷对称模式的奇偶性,设计了两类声单向传输装置。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在第二章中,系统研究了两种声子晶体线缺陷中声波
过去二十多年,声子晶体由于其操控声波/弹性波的能力而被广泛关注。近年来,声表面波人工结构和亚波长尺度的声超常材料也逐渐地成为了研究热点。基于声人工结构的各种新型声波功能应用与器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些器件在未来的集成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最近,利用声人工结构调控下的声波操控物质微粒也成为了研究重点。本文采用多重散射理论和有限元法进行数值模拟,设计了三种新型的声子晶体功能器件,以及研究了声学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