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企业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和机会,与此同时面对的竞争也更加激烈。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下保持有利地位,企业就必须缩减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成本作为企业的生命线,需要企业时刻关注对其进行关注、研究变化、把握规律,以增强自身竞争力。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高新技术的发展使设备自动化的程度大大提高,大部分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进行转变,高度的自动化促使企业产品成本的构成也发生了极大改变。与以往相比,在产品生产过程里对材料的直接消耗和对人工的直接消耗下降,而包含折旧费、机物料消耗等在内的间接费用的耗费逐渐上升。与此同时,产品市场也由以往的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消费者需求也变得多样化和个性化。这种情况下,我们一直采用的以数量作为分配标准的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已不再适用。采用传统成本法进行核算所得到成本数据不够科学、准确,存在一定程度的信息失真,根据这样的信息进行决策,很容易导致决策错误,给企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钢铁行业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重要的战略作用,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性行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汽车需求、购房需求的持续上升,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钢铁行业产量第一次突破了亿吨大关。加之钢铁企业跟随时代发展,不断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创新与升级,使得我国钢铁产量在二十一世纪产量仍旧不断上升,成为钢铁大国。可随着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蔓延,对全球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巨大压力,经济曾一度低迷,钢铁企业发展的速度也明显下降。除了外部大环境的压力外,我国钢铁企业还存在着生产需要的发展与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本国的人均占有量低,铁矿石的进口价格又不断攀升,使得钢铁企业的获利空间进一步缩小;国外其他钢铁企业的进军,无疑使得钢铁企业的发展雪上加霜。产能过剩、钢材价格维持在低位、利润率低、亏损严重、市场不稳定等等所面对的一系列的问题,使钢铁企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困难时期。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如何打破现状,帮助钢铁企业摆脱困境就是我们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首先对选题的背景以及本文的研究意义做了比较简单的回顾,随后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其次,对作业成本法进行了理论方面的介绍,主要是相关的概念、基本原理和核算流程等,并对钢铁企业运用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再次,对A钢铁企业的情况进行了简单介绍,分析了它目前成本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指出A钢铁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性。然后,以A钢铁企业的转炉厂为例,针对其生产的具体情况设计了作业成本的核算流程,将计算的结果与传统成本核算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最后,根据分析得出结论,提出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