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典文学作品在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一直以来,语文阅读教学并没有特别强调经典阅读的重要性,自然也没有提出独特的教学方法。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并开展经典阅读呢?本文共分三大部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第一部分,课题的提出以及我的基本观点。通过对于“世界阅读日”的介绍,感受到世界各国对于民众阅读的重视,以此引发出对于我国国民阅读现状的分析。我国国民阅读情况并不容乐观,中学生也是如此。而新课程改革,对于学生语文素养、能力目标、阅读要求以及课外阅读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达到传承传统文化、构建学生人格、培养语文素养的人文教育目标。所以,要重视语文阅读教学,特别是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以此唤醒学生对于经典文学作品阅读的热情,改变青少年阅读的现状,并最终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修养得以提升。第二部分,经典文学的概念界定及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定位。首先,是对于经典文学的概念界定。由辞典的解释、到古代经典的界定、颇具争议的现代经典的界定、最后是经典文学具有的特点的介绍,由此,得出定义:是指那些从古今中外文化典籍中选出来的世界和民族的优秀文化和文学作品,或者经久不衰,或者具有典范性、权威性、超前性,或对人类精神、时代、社会发展起到指导作用。其次,分析经典文学阅读的意义。分别从传承传统文化、提升自我认知、建立精神家园、改变社会风气四个方面强调了阅读经典对于文化传承、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力。最后,将中外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比较。通过比较,研究分析中外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思考和实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中可以了解:虽然在教学目标上各国相似,但是在实践中我国却达不到理想效果,原因很多:在教材编写上,国外的分科型更加突显了文学作品教学和语言教学的区别,而我国自1956年分科教育失败以后再没有实行过,而且教材编写缺少系统的文学史的整理;评价方式我国还是趋向单一,过于关注成绩结果,使得学习过程中缺少合理评价以及激励机制;最重要的是,对于经典文学作品的学习,中外也有所不同。国外教学运用大量时间和精力,只为了学生能“彻底、清晰、明确地领会”作品,而我国阅读课程中,经典作品地位模糊,教学方法模糊,似乎和其他阅读教材没有区别,甚至古文还引起学生学习的反感。第三部分,经典文学的教学实践。这部分试图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对于经典文学阅读实践进行一些探索,并且结合了具体的教材内容以及教学过程。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非常重要的问题在于教学内容的确定,要深挖经典的内涵,所以教学内容上要选择权威解读来把握经典的内涵精髓,挖掘新的图式来抓住经典的独特魅力,培养文学史意识来感受多元化的魅力。另外,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期待视野和阅读体验来让他们真正走入文本,领略文本的精髓,并最终能跳出文本,理性地给出自己独立的见解,甚至是对于文本的批判。最后,对于评价模式合理运用能促进经典文学作品阅读的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