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耐磨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ghtd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机械、电子以及航空航天工业的迅猛发展,迫切要求开发不仅具有良好导电(热)性、而且具有较高机械和耐磨性能,较低热膨胀系数的功能材料。铜和铜合金是传统的高导电(热)材料,但由于强度和耐热性不足,其应用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本文以开发高性能导电(热)耐磨铜基复合材料为目标,通过成分和工艺优化,采用机械合金化(MA)、冷压成形和复压复烧工艺制备出了满足性能要求的颗粒增强Cu(-Cr)基复合材料。以寻求最佳的材料制备工艺,满足材料的高强度、高导电(热)性以及优良的摩擦磨损性能要求。通过SEM,XRD、TEM和其它实验检测仪器对粉末的机械合金化过程,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特征以及机械、物理和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为拓展新型高性能铜基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打下坚实基础。本文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采用机械合金化工艺可使在固态和液态下完全互不溶的Cu-Cr系形成过饱和固溶体,并显著细化晶粒和产生严重晶格畸变。由高能球磨引起的高密度晶体结构缺陷和溶质组元化学势的降低以及晶粒细化对形成Cu-Cr过饱和固溶体起着决定作用。2.采用冷压-烧结-复压-复烧工艺对Cu-Cr合金粉末致密化过程进行研究。系统探讨了压制压力、烧结温度对相对密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初压和复压能显著提高材料相对密度,而复烧对提高材料的相对密度贡献不大,其作用主要体现在材料性能的改善和优化。3.通过对不同成分Cu-Cr合金性能测试,研究了成分、烧结温度和复压复烧对材料力学和物理性能的作用,同时探讨了Cu-Cr合金的增强机制。Cu-1.2wt%Cr合金的硬度、抗拉强度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850℃时达到峰值;当温度进一步升高时,由于析出相Cr粒子长大、粗化,与基体失去共格,使得硬度和抗拉强度又有所下降,而材料的导电(热)率则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继续缓慢增加。合金中过饱和的Cr原子对材料强度的影响是通过沉淀强化和细晶强化来实现的。4.以SiC为增强颗粒,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了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研究了SiC颗粒体积分数、粒度对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和力学、物理、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了SiC颗粒粒度的变化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制备工艺相同的情况下,SiC粒度为10μm时,复合材料具有最大抗拉强度,达到265.7MPa,其断裂机制是以Cu-SiC界面处基体撕裂为主。当SiC颗粒粒度较大时(≥21μm),由于界面面积有限和增强颗粒间距过大,使得SiC颗粒增强效果有限。相对于强度的变化,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特性也随SiC颗粒粒度的变化而发生明显改变。在低载荷条件下(≤120N),增大SiC颗粒粒度有助于提高材料的耐磨性,其磨损机制以磨粒磨损为主。随着载荷的增加,由于大粒度SiC颗粒易于破碎,承载作用下降,导致剥层磨损的发生。通过对复合材料物理性能研究表明:由于SiC粒度减小,复合材料单位体积Cu-SiC界面面积的增加和SiC颗粒间距的减小,都会对自由电子的运动产生阻碍作用,导致复合材导电(热)率下降。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随着SiC颗粒粒度的增加而提高;同时由于SiC颗粒粒度的增加,导致材料内部的热应力提高,引起材料热膨胀系数发生突变的临界温度降低。5.采用化学沉积工艺对SiC颗粒表面包覆Cu或Ni,以改善Cu-SiC界面状况。结果表明:SiC颗粒表面经金属涂层处理提高了复合材料界面结合强度,在基体和增强颗粒之间可以有效传递载荷,使得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硬度和拉伸性能获得提高。由于基体铜和镍镀层之间可以相互扩散,形成连续固溶层,从而使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提升更为显著。在摩擦磨损过程中由于界面优化减少了SiC颗粒与基体的界面脱粘,有效地发挥承载作用,从而提高了Cu/SiC复合材料的耐磨性。6.为了结合颗粒强化和析出强化两种强化方式,以Cu-Cr合金为基体,采用SiC颗粒增强Cu-Cr合金,结果发现随着基体强度的提高,可更有效的发挥SiC颗粒对复合材料的增强作用,并改变了复合材料的断裂机制,同时材料软化温度也得到大幅度提高。7.研究了不同载荷、滑动速度和距离条件下(Cu-Cr)/SiC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行为。结果表明:随着SiC颗粒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得到提高,并延缓了严重磨损的发生。当载荷和滑动速度等条件变化时,复合材料的磨损机制也发生改变,并在某一临界值附近引起磨损率的突然增加。在微缓磨损阶段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为主要磨损机制;在严重磨损阶段因磨损面机械混合层的剥层脱落和摩擦热导致亚表层基体温升软化及对磨双方材料大量粘着转移为主要磨损机制。8.研究了(Cu-Cr)/SiC复合材料高温摩擦磨损行为,结果表明SiC颗粒的加入,可以有效提高复合材料发生严重磨损的临界温度。严重磨损发生的原因是因为温度的增加导致磨损面氧化膜破裂、脱落,磨损机制以剥层、粘着磨损为主。石墨颗粒的加入可以降低在一定温度下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改善了复合材料高温摩擦学特性。9.研究了纳米SiC颗粒对Cu-Cr合金的增强作用,结果发现在纳米SiC含量较低的情况下(0.5%-3%),复合材料硬度、抗拉强度和摩擦磨损性能随着纳米SiC颗粒增加而得到改善,而当纳米颗粒含量达到5%,则发生团聚现象,对材料力学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并导致断裂机制的改变。本文采用机械合金化工艺制备了Cu-Cr复合粉末,并开发相应的成形工艺,获得最佳工艺参数,然后采用SiC颗粒增强纯Cu和Cu-Cr合金。研究了SiC颗粒含量、粒度和基体强度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同时通过化学沉积工艺对Cu/SiC复合材料进行界面优化,并探索其对复合材料性能的作用。系统地研究了复合材料在室温和高温环境下的摩擦磨损行为,分析其微观磨损机理。初步探讨了纳米SiC颗粒对Cu-Cr合金性能的增强作用及机制。本论文的研究结果对研制开发新型耐磨铜基复合材料和丰富材料摩擦学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一带一路”是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通过“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有效加强了我国和周边各个国家之间的互动协作,有效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为浙东渔歌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的传承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探讨中国特色科技社团改革发展战略,促进相关理论研究的繁荣发展,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于8月16日在北京召
英语是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全国统考科目,在研究生录取过程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2005年以来虽然进行了一些改革,但仍然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求解放思想,深化改革
电站空冷技术,即电站汽轮机空冷凝汽器技术,由于其具有高超的节水能力,日益受到世界各国工业界的青睐。近年来,我国在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北方地区,兴建了一批空冷电站,其中以直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小组学习逐渐成为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了使小组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上能够有效地进行,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教师在这一阶段扮演的角色是相对重要的.本
[目的]肠炎病是目前大菱鲆养殖行业中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病感染率高,传播迅速。[方法]从山东半岛3个不同的养殖厂肠炎病发病大菱鲆体内分离致病菌,对其进行了常规生理生化
近年来,我国个人和社会都对高等教育产生旺盛需求且这两种需求与高等教育供给矛盾尖锐。为了满足个人和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并调解这两种需求之间的矛盾,我国政府加快高等教
知识共享作为组织间知识流动的交互行为,是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关键因素。如何提高团队知识共享能力,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显著知识优势,成为企业关注的热点。以交互记忆系统为
仿真技术具有安全、高效、可控性、无破坏性、经济性、不受环境气候限制以及可多次重复等特点,因此在众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军工领域,仿真技术己成为武器系统研
民间投资作为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区域经济增长有着不可忽视的拉动效应。对于西安市来讲,近年来西安市民间投资增长幅度一直高于公有制单位的投资增幅,显著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