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巨大挑战,世界各国积极寻求绿色低碳发展方法。中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据统计,建筑碳领域排放量占到全国总碳排放量的近三分之一,因此建筑领域的节能减碳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同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高速发展,高校建筑能耗随之不断增大,在城市能耗组成中,建筑面积仅占3%~7%的高校建筑能耗占到30%以上。因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巨大挑战,世界各国积极寻求绿色低碳发展方法。中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据统计,建筑碳领域排放量占到全国总碳排放量的近三分之一,因此建筑领域的节能减碳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同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高速发展,高校建筑能耗随之不断增大,在城市能耗组成中,建筑面积仅占3%~7%的高校建筑能耗占到30%以上。因此,高校能耗问题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重视。面对此问题,建立高精度的校园建筑能耗预测模型是研究校园能源规划设计、智慧运维与节能改造的重要参考与前提条件。这其中,提高模型预测精度与能耗预测模型的应用问题值得重点关注与研究。对此,本文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本文基于能耗监测数据优化了传统的Bottom-up型建筑能耗预测模型建立方法,将原型建筑的模拟能耗密度与样本建筑的监测能耗密度相结合,基于贝叶斯理论得到修正后建筑能耗预测密度,以期建立高精度的校园建筑能耗预测模型。同时,通过MATLAB程序模拟不同研究对象与不同原型建筑能耗密度准确值下监测样本建筑数量对预测精度的影响,在保证预测精度与考虑成本的情况下,确定了在贝叶斯修正过程中最佳的样本数量。其次,本文以大连理工大学凌水校区为例,利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建立了校园建筑贝叶斯能耗预测优化模型。同时,利用校园已建成的能耗监测平台数据对本文优化方法预测结果与传统方法预测结果分别进行验证。在验证区域,以办公类建筑为例,传统方法的逐月能耗误差最大值为54.8%,逐月误差绝对值的平均值为14.54%;优化方法的逐月能耗预测误差最大值为14.86%,逐月误差绝对值的平均值为7.16%,可以看出单一类型建筑的优化模型逐月能耗预测精度相比传统模型有了大幅提高,而验证区域内整体建筑能耗的预测结果与单一类型建筑能耗预测结果相似。区域整体的预测结果中传统模型最大月误差为-14.13%,逐月误差绝对值的平均值为8.11%;优化模型的最大月误差为5.22%,逐月误差绝对值的平均值为2.19%,误差明显减小。通过实际能耗平台数据对比,证明了优化模型在单一类型建筑与区域整体两个层次上都有着较好的预测精度。进而,本文利用前文建立的能耗预测优化模型的全年逐时预测数据与大连市可再生资源相关数据,利用HOMER软件建立了适用于校园能耗特征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同时,通过经济型分析,计算了将校园改造为本文设计的风光发电系统及冬季电蓄热供暖系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为5.23年,每年可节省电费及供暖费总计2896余万元。既大幅节约了校园运行成本,又充分利用了可再生资源,是建设绿色校园、践行节能减排政策的有效途径。最后,在建立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基础上,本文探索了多种策略通过改变校园负荷侧的用能规律来提高系统中电力-负荷的匹配度与可再生电的利用率。通过电力-负荷匹配度的计算,证明了采用冰蓄冷空调系统,增加电动汽车充电桩等方法均能不同程度的提高电力-负荷匹配度,减小可再生发电系统弃电率。本文为寒冷地区校园建筑能耗预测模型提供了优化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模型预测准确度,可为绿色校园的优化设计与校园节能减碳工作提供量化参考与实施路径。
其他文献
钢结构具有强度高、抗震性能好、易于施工、环保等优势,因此成为大型土木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首选结构形式。高强螺栓是钢结构节点重要的连接方式和关键的传力构件,由于应力腐蚀等原因,大跨桥梁中的高强螺栓经常会发现发生断裂并缺失的现象。高强螺栓的断裂会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大量螺栓的突然断裂会导致钢结构体系的失稳甚至倒塌。因此及时发现即将断裂的高强螺栓并进行更换,对钢结构安全运营具有重要意义。尽管研究者对于高
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程序D-SAP自2014年完成基础平台搭建以来,先后开发和集成了常用的17种材料本构、30余种结构单元类型和多种加速与迭代算法,已被用作多座超高层结构的动力全过程分析。但随着分析需求的增加,在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一是D-SAP中的材料以一维、二维混凝土和钢筋材料为主,单元多以纤维梁柱单元、壳单元等宏观单元为主,缺少建筑结构精细化建模所需要的三维弹塑性钢材、混凝土材料模型和
随着城市综合管廊等基础设施的快速建设,基坑施工过程中的监测愈发重要,通过基坑的监测,可以及时获取多个指标的变化情况,对基坑状态做出判断。如何根据已有的大量实际监测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对监测指标数据进行预测,并综合考虑多个监测指标,进行基坑综合状态评估与分级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以辽宁盘锦管廊大量实际监测数据为基础,对基坑单指标变形预测和多指标安全评估展开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介绍了基坑预测的机器学
随着我国的经济实力快速崛起,城市化程度不断地提高,导致我国的城市用地紧张的状况愈演愈烈。以筏形基础为主的高层建筑群体凭借其良好的占地面积利用率完美地解决了这个新时代城市发展的难题。近年来,伴随着建筑信息化的新理念不断地冲击着传统的土木行业,BIM技术作为一种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也逐渐地被行业内的从业人员所认可。Revit是BIM系统中主要的建模软件。虽然目前它在工程实例中有着不俗的表现,但是由于存在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简称FRP)以其轻质高强、耐腐蚀、抗疲劳和易于建造的特性而广泛应用于结构加固工程中,对于混凝土圆形截面柱,在轴向荷载作用下FRP约束应力沿圆周均匀分布,力学分析模型简易,所以已有众多学者开展了大量关于FRP约束圆形截面柱轴压性能的研究。然而在实际工程中,为了施工方便,大多数混凝土柱都是方形或者矩形截面。除此之外由于设计需要、施工误
梁柱半刚性连接使结构在延性、耗能能力方面表现优越,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但是采用半刚性节点的结构体系抗侧刚度较低、侧移较大,因此研究人员提出在半刚接框架结构中加入支撑的方法对结构体系进行改进。屈曲约束支撑(Buckling restrained brace,BRB)具有近乎相同的拉压受力性能,相较于普通支撑优势明显,将其应用到半刚接结构中既可以发挥半刚性节点的优点,同时可以提高结构体系的抗侧刚度。但
拼合柱是指由数根截面较小的规格材通过螺栓或者钉等连接而成的较大截面的木柱,可用于低层的住宅和商业木结构建筑。虽然其承载力低于胶合木柱,但该类无胶木柱加工简便,有利于减少胶粘剂对环境的影响。然而,拼合柱中的金属连接件会形成热桥,且不利于切割和回收再利用,因此木销可能是更为合适的拼合柱连接件。常见的硬木销力学性能较差,且具有明显的应力松弛,不利于层板和木销的紧密连接。通过压缩改性可以有效提高木材的力学
我国辽中地区冬季气候寒冷且漫长,供暖期天数为150天。通过前期实测调查发现,冬季农宅室内供暖现状不能满足居民的基本热需求,农户普遍表示希望提高室内环境温度,其原因在于多数农宅的围护结构保温性能较差,既不利于营造舒适的室内热环境,也不利于建筑节能。由于辽中地区是严寒气候区中太阳能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利用覆膜缓冲空间与农宅集成应用是经济收入较低农户普遍采取的技术措施,既可最大化利用太阳能资源提升农宅冬季
目前,冻融破坏已经成为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正常使用的重要原因,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冻融循环后的混凝土开展了破坏机理、力学性能、本构模型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由于冻融作用的复杂性和混凝土结构本身的多样性,此领域尚有研究发展的空间。在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对冻融循环后钢筋混凝土抗压构件力学性能的研究仍不够完善。针对以上情况,本文利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开展了冻融循环后钢筋混凝土短柱轴压性能的研
剪力墙结构体系是中高层建筑中被广泛采用的一种结构体系,具有较大的抗侧刚度和强度;其缺陷是缺乏足够的塑性变形能力,容易在强烈地震作用下产生不可修复的损伤。为了实现结构可恢复功能的设计理念,针对结构体系中被广泛采用的联肢剪力墙,考虑到地震时其中的连梁及墙脚部分均易遭受严重破坏的特点,本文提出一种摩擦型震后功能可快速恢复的联肢墙,包括消能墙肢和消能连梁的构造及恢复力模型,其抗震性能的主要优势为:消能墙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