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孔电火花—电解复合加工基础研究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lionfir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航空工业不断发展,航空零部件微小孔结构越来越多,加工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实现微小单/群孔结构高效、高质量加工是一项重要技术难题。本文聚焦于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微小单/群孔的高效、精密、无重铸层加工基本问题,包括加工方法的提出、加工设备的设计研制、关键问题的解决以及典型航空材料微小群孔结构的加工,进行了大量实验分析和研究,主要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提出了基于低电导率盐溶液的电火花-电解复合制孔方法。分析了电火花-电解复合加工机理,并通过电火花-电解复合加工现象观测、电压/电流波形及产物分析,阐明了电火花-电解复合加工的材料去除机理;进行了微小孔加工实验,实验结果证明了电火花-电解复合加工可以实现微小孔的高效、高质量、无重铸层加工,并详细分析了不同工作液电导率对电火花电解复合加工效果的影响,优化出较适宜的盐溶液电导率参数为3m S/cm。(2)开展了高压内冲液管电极电火花-电解复合加工工艺研究。分析了不同冲液压力对管电极冲液流速及加工产物排出的影响;通过与浸液加工和传统冲液压力对比发现,采用外径500μm的管电极,高压内冲液材料去除效率可以达到176.471μm/s,约为传统冲液压力加工效率的2倍,浸液式加工效率的60倍,且较好的改善了加工孔壁的表面质量;针对外径为200μm、300μm和500μm的管电极,研究冲液压力对材料去除率、加工孔径、锥度的影响,综合实验结果得出:对于外径为500μm的管电极,其冲液压力在4-12MPa范围内越大越好,而对于外径为200μm和300μm的管电极而言,较为适宜的冲液压力应选取为10Mpa。(3)提出电火花-电解复合加工管电极内孔结构的改进方法。针对外径为1000μm的管状工具电极,设计、研制出不同内部结构,分析了内孔结构对工作液流速的影响规律;通过实验发现单孔管电极内孔直径增加可以有效改善电火花-电解复合加工效果;但单孔管电极存在残留中心柱的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设计和研制了双孔、多孔内部结构管状电极,并验证了其对残留中心柱的去除效果;针对单孔、双孔、多孔及棒状电极进行了对比实验发现:相比于单孔管电极和棒状电极,采用双孔、多孔内部形状的管电极可以有效提高电火花-电解复合加工的加工效率、加工精度以及加工表面质量,并且通过分析得出采用双孔管电极的加工效果最好。(4)结合电火花-电解复合加工特点及气膜冷却孔加工的特殊工艺需求,提出了六轴数控电火花-电解复合加工系统设计方案,主要包括机床主体结构、工作液循环系统、电源系统等。并在搭建的电火花-电解复合加工平台上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5)针对镍基单晶高温合金(DD6)进行电火花-电解复合制孔实验研究。基于正交实验方法进行工艺参数优化,得出最佳参数组合为脉冲宽度为12μs,脉冲间隔为30μs,峰值电流为6A,溶液电导率为3m S/cm,加工后其重铸层残留长度小于整个孔深的1/10;针对电火花-电解复合制孔加工中孔穿透后的漏液、缺液问题,提出了低熔点非金属填充物反衬加工方法,通过实验验证了反衬物对工作液的反流作用。采用反衬工艺的电火花-电解复合加工方法彻底解决了孔出口重铸层残留问题,实现了单晶高温合金的完全无重铸层制孔加工。最终,采用电火花-电解复合加工技术加工出孔径为500μm、深径比大于8的大深径比微小孔,其加工速度为87μm/s。证明了电火花-电解复合加工可实现大深径比微小孔的高效、无重铸层加工。
其他文献
延河水日夜奔流,优秀传统永葆青春;宝塔山雄浑坚毅,革命真理光照千秋!哈尔滨市委党校2018年中青年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培训班怀着对中国革命圣地的拳拳赤诚之心和无上敬仰之情,赴陕
期刊
在模具行业中,职业技工培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加工中心操作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等技术工人的能力高低直接决定了模具的加工质量。目前我国模具行业职业技工培训水平如何
随着自动化及集成程度的提高,系统愈发复杂,现代系统故障诊断方法和技术作为主动容错控制的前提,已成为该领域最具前沿性的研究热点。被控对象(机械本体)和控制系统作为现代
2020年版《中国药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十一版药典,将于2020年12月1日正式实施。本文对2020年版药典的整体情况进行了概要介绍。新版药典在品种收载、贯彻药品全生命周期
2012年以来,中国机床工具业正面,临需求市场、需求结构的深刻变化,调整与变革将成为中国机床工具的关键词,在此背景下,作为行业主体的企业,要如何发展?如何迎接未来的挑战?当前,中国各
低雷诺数条件下边界层容易出现流动分离,对飞行器气动性能和飞行稳定性等产生严重影响。针对该现象,选择抽吸控制方式以抑制分离流动、改善翼型气动性能,采用自编软件,对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