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城市“摊大饼”式的无序蔓延与如火如荼的大型封闭小区建设在完成快速城镇化的同时也带来了土地浪费、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等问题,城市普遍运行效率不高、居民生活不便。当前,我国城市已步入从外延式扩张到内涵式提升、从增量发展到存量优化的阶段,推进城市的紧凑化、住区的街区化已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基本思路。本文将紧凑城市理论支撑下的紧凑型住区与开放街区模式下的街区式住区结合在一起,通过紧凑度测度方法对住区适宜的开发强度与街区规模进行量化模拟研究,以期为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城市住区建设提供量化参考与建议。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对“紧凑城市”、“开放街区”相关的城市理论、概念进行梳理与辨析,提出了紧凑型街区式住区的概念,并从空间形态层面总结出紧凑型街区式住区的三个核心要素:高密度、功能混合、围合式街廓。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街区尺度、居住人口密度、功能混合强度、容积率作为本文研究适宜街区规模与开发强度的的主要控制指标。其次,本文在对现有众多紧凑度综合指标体系测度方法比较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住区形态进行了提炼与优化,并基于紧凑城市内涵与中微观尺度空间形态定量构建了比较贴合本文研究内容的紧凑度测度指标体系。之后,在对已建成街区式住区和天津市住区总体概况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对紧凑型街区式住区的空间形态和相关指标进行了限定,然后根据不同控制指标变量建立了一系列模型样本。通过对每一个模型样本进行紧凑度测算,最终分析比较得出紧凑型街区式住区适宜的街区尺度及开发强度相关变量的区间范围。最后,对紧凑型街区式住区空间形态影响因子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结合研究成果对现阶段紧凑型街区式住区设计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