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束式气液分离器分离性能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ture_007_007_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液分离是指从气液两相流中分离出雾滴或小液滴进而排出洁净气相的过程,广泛存在于过程工业中,例如湿天然气脱水工艺、湿法烟气脱硫系统烟气除雾工艺。管束式气液分离器作为进行气液分离的有效离心分离设备,其主要由管束和旋流导叶组成。本文以管束式气液分离器为研究对象,基于“液滴粒径分级分离思想”,创新性地提出了具有结构参数梯度的两级串联旋流导叶形式。以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其流场分布、分离过程机制、多管并联运行特性、液滴分布与液膜发展特性及液相动态行为动力学特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数值模拟研究将Eulerian多相流模型与Eulerian wall film模型进行耦合计算,发现压力场和速度场整体呈轴对称分布;分离效率主要受液滴粒径的影响,入口气速在一定范围内与分离效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一级旋流导叶对液滴的分离能力基本不受入口气速的影响,经二级旋流导叶协同分离作用后,可实现在较低压降下对微小液滴的深度分离,旋流导叶之间具有结构参数梯度的优势明显。(2)液滴粒径越大,需要的分离空间越短,液膜形成的轴向位置越靠近旋流导叶处;低入口气速下无法形成连续液膜,液相以大液滴的形式沿壁面逆流排出,随着入口气速增加到一定值,可在壁面形成液膜并沿壁面逆流排出;顺/逆流排液方式之间存在转变临界气速,由于气流的剪切作用,在顺流排液方式的气液分离过程中液膜以“螺旋液带”的形式沿壁面螺旋上升至排液侧缝排出,但此时压降较大。(3)多管并联运行时发现气速较低的运行工况,管束之间表现出较好的均匀性和液膜生成同步性,气速较高时,每根管束之间的表现出的差异性也不会影响整体的气液分离性能,保留了单一管束气液分离器运行的优良特性。(4)通过对旋流场中液滴液膜动态行为与动力学特性的可视化研究发现,由于初始液滴韦伯数较小,故其发生破碎的几率较小;运行初期液滴撞击“干壁面”伴随着铺展行为,无撞击破碎行为;液滴撞击液膜伴随二者的融合与破碎行为,液膜始终伴随着一定程度的破碎行为,生成“子液滴”。旋流场中进行的气液分离动态过程可理解为液相“捕集—破碎—再捕集—再破碎”的良性循环机制,且“子液滴群”和“初始液滴群”共同制约分离效率。
其他文献
针对降本增效和节能减排的发展需求,核能因高清洁、低污染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高温气冷堆技术已成为核能系统中的核心技术之一,紧凑型多通道换热器是其重要部件,其可靠性直接影响高温气冷堆的能量转换效率。多通道换热器主要用钎焊工艺进行封装,其钎焊接头部位常常是发生断裂失效的危险区域。因此,掌握钎焊接头的断裂损伤规律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然而对钎焊接头裂纹扩展失效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钎焊工艺、残余应力等方面,
随着航空工业的飞速发展,节能减排将成为下一代航空发动机的发展主题。间冷回热技术的提出解决了大型飞机燃料消耗和尾气排放的问题,而回热器是实现该技术的关键。工作状态下,蠕变及蠕变损伤导致的裂纹扩展是引起回热器结构钎焊区域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残余应力、热应力与外载荷的叠加使钎焊接头处于复杂的多轴应力状态,对钎焊区域的蠕变失效影响较大。本文以回热器Inconel625/BNi-2钎焊的接头为研究对象,首先
为弥补传统调剖、堵水剂找水难、堵水易堵油、增产效果差等不足,受超疏水表面特殊润湿性的启发,计划在地层孔隙内构建超疏水表面,利用其高度的油水选择性,从根本上区分油水,在亲油的同时对水表现出强烈的抑制性,通油堵水,从而实现选择性的调剖、堵水。本文依次通过超疏水表面构建方法的优化、实用性评价、选择性调堵性能研究和构建及作用机理分析完成了该课题的研究工作。首先,通过溶液浸泡法在岩心上构建超疏水表面。为使构
本文针对目前循环下桩基的承载性能的退化机理认知的不足,利用了模型试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桩基在竖向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桩基性状,重点研究了循环退化效应,主要研究如下:首先是循环荷载作用下桩-土界面的剪切性能研究。使用改进的剪切试验装置在恒刚度条件下进行桩-土界面循环剪切试验,研究循环次数、累积位移和法向刚度对其摩擦疲劳性能、循环后单调剪切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循环荷载作用下,界面的法向
活性炭作为一种性能良好的碳质吸附剂,孔隙结构发达,比表面积大,机械强度高,在废水废气净化领域中应用广泛。然而,近年来碳质吸附剂的需求逐渐增加,以木材、煤炭等传统原料制备的碳质吸附剂价格也随之上升。因此,使用廉价原料制备高性能炭质吸附剂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污泥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固体废弃物,产量大且有机物含量丰富,固定碳多,是制备高性能炭质吸附剂的廉价原料之一。但是以污泥为原料制备的碳材料具有碳层堆积
基于多肽在诸多生物过程及其体内和体外形成的超分子纳米结构及其相应的功能,国内外科研工作者针对多肽自组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多肽是由氨基酸残基按照一定的序列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形成多肽组装体的作用力主要为多肽主链之间的氢键作用以及侧链间的疏水、π-π堆积和静电作用等。组成多肽分子的氨基酸残基的分子结构和性质决定了其自组装过程和形成的超分子结构,所以通过有目的性的分子设计可以调控多肽组装体的形貌。目前
液膜密封因突出的工作性能(极低的泄漏率、良好的润滑性、稳定性、自我调节能力等)及较长的使用寿命在石油化工、航天航空、船舶汽车等行业拥有广阔发展前景,但受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及工况限制,目前仍存在高速稳定性差、介质易相变、低速开启特性不足、磨损严重等问题,为缓解现存问题,多种端面结构已被开发,但使用效果差强人意。鉴于此,本文基于仿生设计方法提出一种仿蝙蝠翼翅型液膜密封槽型结构,并利用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
碳四资源的深度利用是石油化工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近年来异丁烷脱氢以及烷基化发展迅速,异丁烷成为新兴的热门产品,而正丁烷尚无合理的利用途径。正丁烷异构化制异丁烷技术,将为解决正丁烷过剩和异丁烷需求量增加的问题提供一条合理的技术路线。因此,本文针对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和分子筛催化剂在正丁烷异构化反应中的应用展开研究。本文研究了硫酸化氧化锆催化剂SO42-/Zr O2-Al2O3(SZA)上正丁烷异构化的反
航空发动机回热器作为一种新型换热装备在提高能源效利用率和降低环境压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回热器中存在大量钎焊接头,工作过程中,蠕变断裂是其主要失效方式之一。因此,准确预测钎焊接头的蠕变裂纹扩展行为对回热器的安全设计及寿命评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回热器中Inconel625/BNi-2钎焊接头为研究对象,探究了钎焊接头各微区及整体的力学性能及蠕变性能,构建了用以预测钎焊接头蠕变裂纹扩展行为的蠕变损伤演
壬酸和壬二酸是生产酯类润滑油产品的重要原料,在工业润滑领域具有重要应用。由于国内产量不足,传统的臭氧氧化和硝酸氧化法,不仅生产效率低且对环境会造成很大污染。另外其生产过程对设备要求严格,成本较高,因此需要发展一条绿色的化工生产路线。双氧水是一种清洁的氧化剂,产物仅仅为水,利用双氧水氧化过程符合环保理念。本文以工业级油酸为原料,设计研究合适催化剂,利用乳液催化技术来制备低碳酸。首先,考察了不同碳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