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旨在了解现阶段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约服务情况,总结提炼经验,为下一步全省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提出政策参考。通过已签约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效果指标体系评价几种服务模式,选出最优高血压规范管理服务模式,对下阶段我省基层医疗机构实行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的发展方向进行大胆设想。 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以下7种方法:(1)文献法,收集国内外有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约、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家庭医生团队建设情况、签约服务对重点人群影响等文献,以及国家、省相关政策文件,为研究方案制定和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2)现场调查法,对样本机构、家庭医生团队、机构内已签约的高血压患者和未签约的普通居民进行问卷调查;(3)访谈法,对7个样本县的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人、12家基层医疗机构的负责人、部分家庭医生团队负责人进行了半结构式访谈,了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开展情况,各团队管理情况以及各相关负责人对机构开展签约服务工作相关政策的看法和建议;(4)数理统计法,采用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对机构和签约服务基本信息进行一般描述性分析,运用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对调查问卷和专家咨询结果进行一般描述性分析,用肯德尔系数分析专家咨询的协调程度,采用和积法计算指标权重;(5)德尔菲法,咨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领域的专家意见,以确定居民满意度、高血压规范管理数量和质量、高血压规范管理成本3个一级指标及其权重、15个二级指标及其权重;(6)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时采用了该方法,由专家对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再由研究者算出指标权重;(7)服务项目成本测算法,参考“北京市实施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方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项目测算方法,本研究视人力资源成本作为高血压规范管理成本,通过现场观察和调查问卷汇总得到各个团队进行筛查高血压、随访评估、分类干预、健康体检的总工时,得出机构筛查高血压、随访评估、分类干预、健康体检的总成本。 结果: (1)样本区县签约服务推行进展及政策环境,本次调查7个区(县)除利州区外,其余6县均在全县范围内全面推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约服务,双流县、剑阁县、安岳县、平昌县开展的签约情况良好,自流井区和利州区于2013年初刚开始推行这项服务,签约数量较少。各地的政策环境良好,领导重视积极部署,考核监督确保落实,上下齐心广泛宣传落实到位,因地制宜创新服务模式。(2)样本机构签约现状,调查机构平均家庭签约率为31.3%,居民签约率为27.3%;平均每家机构提供10.5项服务项目;五类重点人群签约服务工作完成良好,已管理的特殊人群签约率均超过40%。(3)调查的家庭医生团队以中青年为主,56.5%的成员为中专及以下学历,86.0%的成员具有5年及以上基层工作经验,61.4%的人员具有相关执业资质,以初级及以下职称为大多数;访谈部分机构的家庭医生团队长,发现多数团队长认可签约服务,认同机构开展签约服务,也认为签约将为后续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奠定基础;每家机构平均配置4.8名全科医生和3.5名社区护士加入家庭医生团队,服务1.8个居委会或村委会,签约547户家庭,签约1817人。(4)样本机构居民意愿,60.7%未签约居民愿意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最希望获得的服务前五项依次:定期体格检查、常见疾病诊治、疾病咨询、建立健康档案、慢病管理;多数已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认知度不高,但服务满意度高。(5)基层医疗机构签约服务模式分析,按服务对象分类可分为全人群、重点人群、利用人群;按家庭医生成员构成分类为基本型、扩充型、村医辅助型和社会参与型;按不同责任主体分为团队长负责制和乡村医生负责制。(6)已签约高血压患者签约效果评价,利用人群服务模式的效果优于全人群和重点人群,社会参与型服务模式的效果优于其余三种服务模式,乡村医生负责制优于团队长负责制。 讨论: 签约服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社会参与度与重视度不够,缺少相应配套政策,阻碍签约服务的实施,医保制度和区域信息共享平台不健全,向上转诊无法落实,全科医生人员缺乏,团队成员素质偏低,签约数量超负荷,导致签约工作流于形式,宣传不到位,居民对签约服务的认知度有待提高,服务模式评价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建议: 政府提高重视,社会积极参与;完善制度建设,优化政策环境,积极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长效的财政保障机制,探索家庭医生团队按年人头付费制;规避法律风险,提供符合法律要求的服务内容;因地制宜,制定规范的家庭医生团队服务内容;逐步健全工作评估和绩效考核机制;完善医保政策和信息共享平台,落实双向转诊;加强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家庭医生团队;循序渐进,有序推行签约服务;加大宣传,提高居民知晓度和参与度;试点先行,选择适宜服务模式;他山之石,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