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时间与人的发展的理论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ker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终生为之而奋斗的目标。人的发展包括两个方面:物质生产能力的发展和精神活动能力的发展。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之下,物质生产能力的发展已经到了日新月异的程度,而这方面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精神活动能力的发展空间,以致现代社会人们普遍感到精神压抑。而渴望精神活动有更大空间的自由是现代人的普遍需求,那么如何在现实的社会条件下追求人的精神活动能力的发展成为现代社会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自由时间的合理运用可以打破人局限于物质生产能力的发展瓶颈,而转向把发展人的精神活动能力作为主要目标,这也是实现人的能力提高,最终走向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的具体内容安排如下:第一部分引言主要阐述自由时间增加的社会现状,认为人的发展是马克思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而自由时间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要前提,并阐述了国内外对马克思自由时间学说研究的概况。第二部分阐述自由时间的基本理论,包括第二章和第三章。其中第二章着眼于手稿,挖掘其中关于自由时间的理论。可以分成两个阶段:《博士论文》时期——“感性时间观”和经济学手稿时期——“实践的时间观”,第一阶段阐述了时间离不开人的感性知觉,从而将劳动、事物和时间联系起来,认为人具有主体性和自我意识的观点,说明了人的发展的可能性。第二阶段从考察资本主义的生产劳动出发,通过对资本主义运行模式的实证分析,而将人的发展作为价值取向暗藏在其理论背后,揭示了自由时间与人的发展的内在联系。第三章阐述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了自由时间的普及,也说明了自由时间是在劳动中产生的社会时间,最后说明要想理解自由时间必须将它与人的发展理论联系起来,自由时间的概念中包含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积极内涵。第三部分是第四章,阐述自由时间与人的发展的统一和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两者的关系。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终生追求的目标,自由时间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现实路径。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两者相对抗,而在共产主义社会两者相融合,自由时间成为人的发展的时间。而自由时间与人的发展从相对抗到相整合是人的发展的必经之路。第四部分即第五章,主要阐述在我国人们的“自由时间”的表现特征,即自由时间量的增加、对自由时间的认识贫乏和自由时间的片面运用。同时,提出一些可行性意见:通过普遍增加自由时间、协调生产力和自由时间的同步发展、引导消极自由时间向积极自由时间不断转化等各种方式,促进自由时间和人的发展的相统一。
其他文献
规则推理是科学认知的一种主要方式,其中的“如果-那么”推理更是广泛应用于逻辑推理、语言表达和日常生活中。规则推理的形成有三个重要的根源:人工智能的产生式系统、逻辑学
“天上的星空、心中的道德律”是康德长期潜心研究的两大问题。在理论哲学中,他对天上的星空进行了极富哲理的思辨;在实践哲学中,他又对心中的道德律进行了颇为深刻的阐发。然而
弗雷格作为一名杰出的逻辑学家和哲学家,其思想不仅对逻辑学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哲学界同样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弗雷格对于“真”这一思想的研究和讨论更是具有其独
传统的户籍制度是在我国计划经济发展体制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它在我国人口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对我国的人口管理机制、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资源要素的计划性分配以及社会秩序的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