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资本理论及其在我国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zheza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身保险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周期长、公众性强等特点。为了维持寿险市场的正常运行和保护公众利益,政府有必要对寿险公司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管。伴随着入世后外资寿险公司的不断涌入,我国人身保险市场得到了飞速发展,无论是传统型寿险产品,还是新型的万能、分红、投资连结产品,以及寿险公司的组织形式都日益丰富,同时政府的监管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保险监管的内容和重点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于寿险公司产品的长期性和负债经营模式的特殊性,因此保证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已是目前监管的重点。否则,寿险公司由于偿付能力不足,不能及时给付保险金,不仅会给保户造成损失,同时将危害社会的稳定,影响整个保险市场的有序发展。因此保证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充足性,已是我国寿险监管的核心。对于偿付能力的监管,目前国际上存在两种模式,分别是“美国模式”和“英国模式”。我国对人身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是在借鉴了上述两种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探索的。其中在监管层次上,我国主要是借鉴了“美国模式”实行全方位的监管,既管保险条款与费率,又管偿付能力额度。而在偿付能力额度监管方面,我国长期以来主要是借鉴了“英国模式”,实行固定偿付能力额度的监管,并没有考虑不同公司的风险异同。随着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逐渐放宽,寿险公司已不仅仅局限于银行存款、债券投资,而更多是转向收益更高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股权投资,由此也带来了寿险公司资产负债风险的加大。寿险公司的资产质量也将由于其资产负债风险的不同而不同,那么,对于具有相同资产,但其资产质量却不同的寿险公司再采用同一偿付能力额度监管标准已将不能适应监管的需要。因此,2008年我国颁布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开始实行以风险为基础的偿付能力监管,但由于实行时间尚短,仍有一些地方有待完善。“美国模式”中的RBC理论发展已较为成熟,它是针对寿险公司不同的资产负债设定了不同的风险系数,从而在考虑了资本风险的基础上设定了一系列监管标准。其监管理念与我国现行监管模式有一定的相通之处,故本文通过介绍RBC理论及其应用环境,希望能够在我国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中进一步引入RBC理论,从而能更有效地维护我国寿险市场的发展。本文在介绍美国偿付能力监管模式的基础上,引入风险资本RBC理论。通过对最低风险资本及盈余公式、RBC比率的概述,较为详细地分析了RBC理论的优点。而与美国偿付能力监管对比,我国的偿付能力监管从1985年至今,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步,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目前对最低资本、实际资本的计算规则并不明确,偿付能力监管中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针对以上问题,并结合RBC对我国保险监管的启示,本文通过模拟两家寿险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RBC的实例举证,充分论证了实行RBC要求法的可行性及其对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的意义。文章结尾结合国外最新RBC研究资料,阐述了RBC要求法的局限性及其克服对策,最后探讨了要把RBC理论进一步引入我国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体系中需要具备的条件及环境。全文主要分为以下六个部分:前言。该部分首先介绍了问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方法。其次在对国内外关于偿付能力监管RBC理论研究现状的分析基础上做简单评述,阐述了本文研究的价值所在。第一章风险资本理论与偿付能力概述。该部分从风险资本的起源、实施背景入手,介绍了在风险资本RBC理论下,寿险公司关联企业风险、资产风险、产品风险、利率风险及经营管理风险五种风险的具体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出最低风险资本和盈余的计算方法及RBC理论的优点。其次,通过介绍保险监管的必要性,引出偿付能力作为现代保险监管核心的重要性,并从多角度诠释了偿付能力的概念。最后介绍了美国NAIC通过RBC比率的不同,设置五个档次的监管标准及其相应的监管措施,并分析了RBC比率对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的影响。第二章我国偿付能力监管的历史、现状及问题。该部分首先从介绍我国偿付能力监管的历史沿革开始,通过从1985年至今我国偿付能力监管相应法律法规的建设过程,可以看出我国对偿付能力监管框架构建的逐步完善。而本文通过对现行《保险法》及各种保险管理条例的研究,较为详细分析了我国寿险公司一般层次监管和偿付能力监管额度的现状。最后,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目前我国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中存在的问题。第三章美国偿付能力监管模式及其启示。该部分较为详细介绍了美国偿付能力监管模式中的保险监管信息系统(IRIS)、财务分析和偿付能力追踪系统(FAST)、风险资本(RBC)要求法、现金流量测试(CFT)及其财务报表编报规则。在此基础上,分析了RBC要求法在美国偿付能力监管中的作用及其对美国保险公司产生的影响,最后提出了RBC理论对我国偿付能力监管的启示,并试图把RBC要求法进一步引入我国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体系中。第四章引入RBC对寿险公司的影响及实证分析。该部分首先探讨了如进一步将RBC要求法引入我国偿付能力监管中,可能会提高我国寿险公司的资产配置策略,细化公司风险的管理,加强产品结构的调整等,同时有可能给我国寿险市场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引起寿险公司之间的并购风潮。其次,假设两家总资产一样、但企业文化不同的寿险公司,以其财务报表数据为例,分别设定不同的投资策略、资产配置策略、产品策略及经营策略,通过最低RBC及RBC比率的计算,对比说明即使两家公司总资产一致,但由于其资产负债匹配不一致,其需要、的最低RBC亦有所不同,其归属的RBC比率监管档次也不同。经过比较分析,充分论证了实行RBC要求法的可行性及其对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的意义。第五章RBC引入我国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应注意的问题。该部分结合国外关于RBC研究的最新资料,阐述了RBC要求法的局限性及其克服对策。并探讨了将RBC理论进一步引入我国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应具备的条件及环境,如正确区分法定会计准则(SAP)和一般会计准则(GAAP),完善偿付能力监管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保险企业信息披露制度,完善资本市场,建立金融资产的风险评估体系等。本文做了以下几点探索:探索之一是把风险资本RBC理论进一步引入我国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体系中。基于我国已初步建立以风险为基础的偿付能力监管框架,本文在比较RBC与我国现行监管模式后,认为在资本计算细则、监管档次划分等方面可以进一步引入借鉴RBC,以更好地发挥监管效果,对寿险公司资本充足率进行监管;探索之二是通过实例比较分析,阐述了引入风险资本RBC理论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探索之三是通过和现行偿付能力监管模式对比,阐述了RBC比率监管档次的划分有利于细化寿险公司风险,节省监管资源;探索之四是在介绍风险资本RBC理论优点的同时,结合国外资料,探讨了RBC要求法的局限性及克服对策,从而使我国能从更高的起点引入风险资本RBC理论。由于笔者才疏学浅,资料收集困难等原因,使得本文对RBC理论引入我国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研究仅是一种粗略的研究,存在一定缺陷。敬请各位老师、同学不吝指正。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wortmannin抑制PI3K信号通路对人甲状腺滤泡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目的:研究wortmannin对人甲状腺滤泡癌细胞CGTHW-1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索其作用机制
提问是学生与教师之间情感交流和信息交换的一种手段和策略,课堂教学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在高效的、交互的、和谐的、完整的学习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提问教学环节是不可缺少
从理论层面看,安徽崛起必须由可能走向现实。就可能性而言,安徽的崛起是在"中国崛起"与"长三角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展开的,而且,这一社会背景既给安徽崛起带来了机遇,也给安徽崛起
李安是一位擅长将文学作品改编为一流电影的奇才,除了“家庭三部曲”外,李安电影的脚本基本上都来自于小说。李安在将文本影像化的过程中能够游刃有余,最终实现跨文化、跨艺
柏辽兹的歌剧《特洛伊人》创作于19世纪50年代,是作曲家晚年的杰作。虽然柏辽兹一生所作歌剧仅有五部,但歌剧始终是他努力耕耘的领域,歌剧《特洛伊人》是柏辽兹的集大成之作,
A、H股价差由来已久,与国外内资股对外资股折价不同,我国一直保持着内资股(A股)对外资股(H股和B股)的长期溢价。国内外学者通过不同方法进行研究试图解释其中的原因,虽然得出
辽河中深层超稠油蒸汽吞吐后期转SAGD技术经过10年的科研攻关,先导试验于2005年取得成功,已进入工业化推广阶段。辽河油田杜84块馆陶油层属于巨厚型顶水油藏,在SAGD过程中,随
石油工业作为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资源税是我国油田企业主要税种之一,对于保护和促进国家石油天然气资源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组织财政收入、
股指期货是以股票价格指数为标的物的金融衍生产品。几乎所有的期货品种都因风险而生,股票指数期货也不例外。自1982年产生以来,就被投资者作为一种有效的、基础性的规避风险
通过对河南省野生饲用植物的调查统计,首次运用植物区系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对河南野生饲用植物的区系成分及相关地区的相似性关系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河南野生饲用植物相似性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