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常规炸弹制导化为背景,对空基发射的制导航空炸弹及海基、陆基发射的面-面制导滑翔增程弹在一定条件下的有控弹道的设计问题展开分析与研究,并构建拦截弹模型,模拟了制导炸弹与拦截弹攻防对抗飞行轨迹,内容涉及气动、弹道、攻击区、飞行特性、控制及仿真等多个方面。本文首先引用了制导航空炸弹在大气层内制导飞行的六自由度数学模型,然后用有控飞行数值仿真模拟出其飞行轨迹,计算出其在给定初始投放条件下的可攻击区及投弹空域的范围,得出形成制导航空炸弹最大攻击区和最大投弹空域的最优初始投放条件。接着建立了风场和气动特性系数误差干扰条件下的六自由度数学模型、气动、控制系统、结构等模型。对弹的总体性能(包括飞行轨迹、可攻击区及对随机干扰的敏感性)进行飞行数值仿真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制导航空炸弹的滑翔距离和可攻击区的范围都随升阻比的增大而呈非线性增大,其滑翔距离沿随机风场方向的变化而明显变大或减少,其可攻击区形状也沿随机风场的方向而扩展或收缩或飘移等。随后基于制导航空炸弹设计了一种适合海基、陆基发射的面-面制导滑翔增程弹,并通过大量的飞行数值仿真对同发射条件下常规弹道导弹和制导滑翔增程弹两种导弹的弹道特征、飞行速度、轨迹倾角的变化规律及不同倾角发射时制导滑翔增程弹的滑翔距离、脱靶量、可攻击区的大小进行了研究。最后得出该制导滑翔增程弹的最佳发射倾角。其次构建拦截弹与目标相对运动的数学模型,运用C++编程仿真拦截弹及目标的对抗飞行轨迹,并对垂直发射的面-空拦截弹可拦截区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最后将制导炸弹与拦截弹进行攻防对抗飞行仿真,得出制导炸弹被拦截到时拦截弹的发射条件,提出分弹头和抛射红外诱饵两种突防策略,经大量对抗仿真可知其突防措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此外还可以采取隐身技术等其他突防措施。在我国制导炸弹的研制过程中相应的突防问题应给予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