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能质量约束下主动配电网光伏最大渗透率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wangla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是关系我国经济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太阳能资源潜力巨大,作为目前可开发量最大的洁净能源,是极有前途的一种新能源利用方式。随着并网光伏发电的快速发展,电网中光伏发电的比重日益提高。在配电网中接入大规模的光伏电源,使原有的潮流单向流动的放射状被动配电网转变成潮流多向流动甚至反转的有源主动配电网,同时由于光伏发电的能量的传递和转换是建立在电力电子转换器的基础上,光伏的功率输出特性不同于同步发电机组,这将对传统的电力系统造成严重的电能质量问题,且该影响随着光伏发电的规模的扩大而愈加显著。因此,研究配电网在电能质量约束下的光伏最大渗透率对配电网建设与改造具有紧迫的理论指导意义。针对光伏最大渗透率问题,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建立了适合配电网仿真研究的光伏模型,并对光伏接入配龟网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配电网三相潮流计算得出各个节点电压以及线路电流,分析了光伏不同接入位置以及不同渗透率两种情况对配电网负荷节点电压偏差和电压谐波畸变率的影响。2)提出了光伏的位置分布模型,利用该分布模型在OpenDSS平台下针对多个不平衡配电网络得出电压和谐波约束下的光伏最大渗透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线路调压器及光伏接入点短路容量与光伏渗透率的关系,并分析得出相应的规律。3)充分考虑配电网已有调压设备的调压能力,提出了利用分区策略对调压器分接头进行优化,以及在此基础上利用遗传算法对无功补偿进行优化,结合调压器和无功补偿的优化调节,在MATLAB开发了优化程序,并基于COM接口,在IEEE123节点系统中进行验证分析,实现电压约束下的光伏渗透率的进一步提升。研究结果表明,光伏渗透率与具体配电网的拓扑结构和线路参数相关,不同位置分布下光伏渗透率的差异明显,光伏接入点越靠近馈线首端,渗透率越大,同时考虑电压偏差和谐波约束下光伏渗透率至少能达到20%,并且考虑配电网已有的调压设备与光伏的协调配合也可显著提高光伏的渗透率。
其他文献
本文分析了在利用空气焓差法测量空调器性能时,通过干、湿球温度法测量空调器出风焓值对其性能测量值的影响,提出了用测量干球温度和含湿量来测量空调器出风焓值的方法,这种
提出以随机载荷作用次数为寿命度量指标框架下的失效相关系统可靠性建模方法。考虑系统中各零部件之间存在的失效相关性,通过引入条件可靠度建立失效相关系统可靠性模型。分
提出了系统的开发方案,并对系统开发平台进行搭建。利用ArcIMS所提供的Java Connector连接器进行WebGIS开发,提出了合理的Web应用程序开发步骤,将它成功应用在实际的农田地理信息管理与远程发布系统的开发过程中。该程序不仅可以灵活定制界面的框架及所实现的功能,而且增强了GIS互操作性。
给出了2m+1(m≥2)次贝济埃曲线降一阶逼近方法。该方法除了具有传统的端点约束和C1—约束外,还具有以下特点:基于欧几里德范数讨论逼近误差,更加符合人们的直观认识;对于分段降阶逼近的情形,不考虑尖点情形;首先考虑并采用了选择拐点的策略;考虑并采用了选择二重点(自交点、结点)等奇点的策略;考虑并采用了选择曲率局部极大值点的策略。数值试验表明:这几条策略的采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2m次贝济埃曲线段,
新课改加强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注,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微课的应用可让学生找到感兴趣的知识点,并有针对性地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小学语文教师可采取
双果糖酐I(α-D-fructofuranose-2′,1:2,1′-β-D-fructofuranose dianhydride,DFA I)是由两个果糖所组成的环状二糖,在自然界含量极为稀少,它甜度较高,能量值很低,与益生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