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然裂缝性烃类油藏超过世界油气储量的20%,然而由于其复杂性而往往难以有效开采。在这些油藏中发育着复杂的裂缝网络,大大影响了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以及地下流体的流动动态。并且,裂缝网络的存在对油田采收率也有很大的影响。在我国也存在着大量的天然裂缝性油藏,并有着相当的探明储量,因此,进一步认识天然裂缝性油藏的渗流机理,提高此类油藏数值模拟预测的准确性,为其有效开采提供可靠的依据,对我国石油工业,乃至世界石油工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到目前为止,许多学者对裂缝性油藏的采油机理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工作,包括对流、溶解气驱、重力排驱、自吸作用、岩块与岩块的块间效应等,同时提出了许多基本概念,裂缝与基岩之间三相渗流机理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和完善。油藏数值模拟和室内研究在研究裂缝性油藏渗流机理方面相互补充、相互验证。许多研究人员在不同假设条件下,以不同的一种或几种作用机理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从而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机理中所包含各因素的作用和影响。近几年来,裂缝性油藏模拟模型随着实验研究的深入和大量的实际模拟而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其考虑因素也越来越全面,模拟结果越来越接近油藏的实际情况。 本文在回顾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天然裂缝性油藏的渗流规律和驱油机理出发,重点说明了此类油藏数值模拟的难点——对裂缝—岩块窜流量的准确描述;并对石油工业中常用的几种窜流模型,单块模型、Warren-Root模型、Kazemi模型、Thomas模型以及Litvak模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在分析不同作用机理对窜流项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裂缝—岩块窜流模型,并且根据改进的裂缝—岩块窜流模型结合单块模型和Warren-Root模型开发出了新的裂缝性油藏三维三相数学模型及数值模型,在此基础上研制开发了相应的模拟器。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天然裂缝性油藏开发预测模拟理论、方法和技术。这不仅是对天然裂缝性油藏数值模拟理论和方法的进一步扩展,而且对此类油藏开发动态的准确预测和最终采收率的有效提高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