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天然裂缝性油藏三维三相模拟模型

来源 :西南石油学院 西南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c12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然裂缝性烃类油藏超过世界油气储量的20%,然而由于其复杂性而往往难以有效开采。在这些油藏中发育着复杂的裂缝网络,大大影响了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以及地下流体的流动动态。并且,裂缝网络的存在对油田采收率也有很大的影响。在我国也存在着大量的天然裂缝性油藏,并有着相当的探明储量,因此,进一步认识天然裂缝性油藏的渗流机理,提高此类油藏数值模拟预测的准确性,为其有效开采提供可靠的依据,对我国石油工业,乃至世界石油工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到目前为止,许多学者对裂缝性油藏的采油机理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工作,包括对流、溶解气驱、重力排驱、自吸作用、岩块与岩块的块间效应等,同时提出了许多基本概念,裂缝与基岩之间三相渗流机理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和完善。油藏数值模拟和室内研究在研究裂缝性油藏渗流机理方面相互补充、相互验证。许多研究人员在不同假设条件下,以不同的一种或几种作用机理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从而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机理中所包含各因素的作用和影响。近几年来,裂缝性油藏模拟模型随着实验研究的深入和大量的实际模拟而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其考虑因素也越来越全面,模拟结果越来越接近油藏的实际情况。 本文在回顾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天然裂缝性油藏的渗流规律和驱油机理出发,重点说明了此类油藏数值模拟的难点——对裂缝—岩块窜流量的准确描述;并对石油工业中常用的几种窜流模型,单块模型、Warren-Root模型、Kazemi模型、Thomas模型以及Litvak模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在分析不同作用机理对窜流项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裂缝—岩块窜流模型,并且根据改进的裂缝—岩块窜流模型结合单块模型和Warren-Root模型开发出了新的裂缝性油藏三维三相数学模型及数值模型,在此基础上研制开发了相应的模拟器。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天然裂缝性油藏开发预测模拟理论、方法和技术。这不仅是对天然裂缝性油藏数值模拟理论和方法的进一步扩展,而且对此类油藏开发动态的准确预测和最终采收率的有效提高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射孔是油气井的主要完井方式之一,在世界石油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同的射孔参数对射孔井的吸水能力有不同的影响。为了科学而准确地评价射孔过程对地层的伤害、确定射孔
本文在深入研究五里湾长6油层堵塞机理以及储层解堵技术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向油层中注入复配表面活性剂体系的方法,力图利用表面活性剂体系削弱水锁效应和贾敏效应、改善低渗透
随着现代旋转机械向高速、高精度和高服役性能方向发展,轴承-转子系统的润滑及运行稳定性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滚动轴承作为旋转机械转子的关键支撑部件,其润滑性能对转子的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本文研究了圆柱滚子轴承的热弹流润滑以及在弹流润滑状态下轴承-转子系统的动力学特性。论文的具体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了无限长滚子副热弹流润滑模型,运用有限差分法对Reynolds方程、膜厚方程、粘度方程、密度方程、
随着CAD/CAM/CAI集成技术的发展,针对复杂曲面零件的质量检测过程中使用在线检测(或在机检测)已成为一大趋势。在线检测技术可以减少设备的成本投入、缩短检测时间、避免工件
在亚太地区机器人大赛中,机器人快速、准确的走行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目前大多数参赛机器人采用巡线、陀螺仪加码盘等导航方式,这些方式易受比赛场地周围环境以及机器人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