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厄贝沙坦抗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来源 :山东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x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重要的病理特征,也是肝硬化发生的必经环节之一。近年来发现血管紧张素Ⅱ具有生长因子和促纤维化因子的特性,在肝脏、心脏、肾脏纤维化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动物实验证实应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抑制并减轻脏器纤维化的程度。本研究通过对由肝炎病毒(乙型或丙型)或酒精引起慢性肝炎和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口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厄贝沙坦的疗效进行了临床观察,以探讨其抗肝纤维化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的应用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采用队列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08.4-2009.3收治的由肝炎病毒(乙型或丙型)或酒精引起的慢性肝炎或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相同的保肝治疗方案,但治疗组则加用厄贝沙坦150mg每日一次,口服,治疗时间均为4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肾素-血管紧张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肝纤维化直、间接血清学指标(HA、LN、Ⅳ-C、PⅢP、PLT、PT、AST/ALT、GGT、GLB、ALB、A/G)和彩色多普勒超声(门、脾静脉直径)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明显升高,醛固酮(ALD)明显降低,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则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两组治疗后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血清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P)均明显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血清HA、LN、Ⅳ-C、PⅢP水平上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两组治疗后ALT、AST、GGT、AST/ALT均明显下降,ALB、A/G明显升高,治疗组ALT、AST、r-GT、AST/ALT下降更明显,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ALB、A/G水平上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4.两组治疗前、后比较,血小板计数(PLT)均无明显变化(P>0.05),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均明显缩短,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5.两组门、脾静脉直径均减小,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1.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厄贝沙坦可以改变慢性肝病患者血中AngⅡ、ALD浓度,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2.厄贝沙坦可使肝纤维化的直接血清学指标HA、LN、Ⅳ-C、PⅢP明显降低;而对间接血清学指标影响不一,其中ALT、AST、GGT、AST/ALT明显下降,而对ALB、A/G、PLT、PT则无明显影响。3.厄贝沙坦可降低门脉压力,改善肝脏循环,有利于肝功的恢复,从而抑制肝纤维化进展。4.厄贝沙坦对由肝炎病毒(乙型或丙型)或酒精引起的慢性肝炎或代偿期肝硬化具有较有效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结肠患者癌根治术后转移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89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术后随访情况,统计分析与根治术后转移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
利用同化方法对一维逆时热传导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构造一个正问题,其初值为给定时刻的观测值,目的是获得足够多的观测值;然后利用变分同化对初值进行反演;最后进行数值模拟
目的 观察自体心包片加宽治疗低龄儿右室流出道重度狭窄的疗效.方法 10个月~3岁右室流出道重度狭窄患儿206例,于体外循环下行手术治疗,按Naito标准切除肥大肌束、疏通并加宽右
目的分析深圳市龙岗区近10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发病时间序列的变化特征及其与中医运气理论的相关性。方法利用MATLAB软件中的工具箱,选用复Morlet小波对深圳市2005年1月—2014
利用自制的简易气体发生器和洗气装置对铜原子量测定微型实验作了进一步的探索与实践。测定结果不仅能达到无机化学实验对测定精度的要求,而且更便于推广和普及。
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孕期规范抗凝治疗的重要性及方法。方法孕期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9例,术后接受不同的抗凝治疗,共妊娠、分娩13次。结果孕妇死亡1例、瓣膜血
目的观察手持式全视网膜镜下25G治疗先天性小角膜合并脉络膜缺损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先天性小角膜合并脉络膜缺损视网膜脱离患者13例(13只眼),均行手持式全视
目的:观察痰瘀同治法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7例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痰瘀同治组31例(31只眼)和活血化瘀组26例(26只眼)。痰瘀同治组内服自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