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IL-17、IL-21在其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方法:1.收集山西医科大学附属汾阳医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的NSCLC患者48例(鳞状细胞癌29例,腺癌19例),入组标准:经细胞学或病理学、影像学检查确诊的原发初治NSCLC患者(无手术、放疗、化疗及生物治疗史),其中男性34例,女性14例,年龄39-70岁,中位年龄56岁。以同期健康志愿者2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38-72岁,中位年龄54岁,年龄、性别构成与NSCLC组相近。2.依据美国联合癌症分类委员会(AJCC)和国际抗癌联盟(UICC)2002年制定的TNM分期标准,同时结合纤维支气管镜、胸部CT、腹部CT、或MRI等将入选病例进行分组:其中Ⅰ期4例,Ⅱ期14例,Ⅲ期(ⅢA+ⅢB)21例,Ⅳ期9例。3.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占CD3+T细胞的比例,ELISA法检测血清IL-17、IL-21的浓度。4.运用SPSS13.0软件完成统计工作。所有结果以x±s表示,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应用Pearson Correlation检验,所有资料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 NSCLC患者外周血的Th17细胞占CD3+T细胞的比例高于正常对照:1.27±0.42%vs1.05±0.28%p<o.05)。血清IL-17和IL-21浓度分别高于正常对照:21.52±8.42pg/mlvs17.04±5.66pg/ml(p<0.05),82.11±17.05pg/mlvs72.42±12.78pg/ml(p<0.05)。2.鳞癌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IL-17、IL-21的表达水平均高于腺癌患者的表达水平(p<0.05)。3. NSCLC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IL-17、IL-21的表达水平与其年龄、性别均无关(P>0.05)。4. NSCLC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IL-17、IL-21的表达水平均随着临床分期的进展呈下降趋势(p<0.05)。5. NSCLC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与血清IL-17(r=0.604,p<0.01)、IL-21(r=0.539,p<0.01)水平呈正相关,血清IL-17与IL-21(r=0.703,p<0.01)呈正相关。结论:1.NSCLC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IL-17、IL-21的表达均高于健康对照,可能与肿瘤微环境下刺激有关。2. NSCLC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IL-17、IL-21随临床分期的进展呈下降趋势,在鳞癌患者的表达要高于腺癌患者,表明三者与NSCLC的恶性程度有关。3.Th17细胞、IL-17和IL-21均呈正相关,表明三者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作用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