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SP的无陀螺捷联惯导系统的硬件设计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man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陀螺捷联惯导系统避开了因陀螺动态范围小而引起的一系列难题,其缺点是计算量大。在惯导系统中的应用DSP可解决这个难题。本文主要研究基于DSP的无陀螺捷联惯导系统的实现。本文首先介绍了DSP在捷联导航系统中应用的必要性和研究现状,叙述了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及芯片的选型过程,并对数字信号处理器的结构和特点作了概述。本文重点介绍了无陀螺捷联惯导系统软硬件的设计。DSP采用TMS320C6713,TI的32位高速DSP,支持双精度浮点运算。硬件设计包括电源模块、时钟模块、电源监测复位模块、系统的数据采集模块、外部存储器接口模块及与PC机通信模块,同时介绍了CPLD的设计。软件设计部分包括各模块的编程和无陀螺导航算法的编程。本文详细介绍了印制板的布局与布线的过程及遵守的原则,重点介绍了硬件电路的信号完整性原理,并提出了提高无陀螺捷联惯导系统信号完整性的具体措施。本文最后介绍了程序的二次装载和代码的固化。到目前为止,由DSP(TMS320C6713)作为无陀螺捷联惯导系统的核心数据处理器,实现了系统所要求的基本功能,提高了系统的集成度和运算速度,减小了体积,降低了成本,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价格比,使无陀螺捷联惯导系统能在实际工程中得以应用。
其他文献
电接触是一门应用非常广泛的学科,特别是在通信系统及电力传输系统中大量存在,电接触的可靠性及其对信息传输的影响变得越来越重要。通过对触点失效机理的大量分析得出,影响电接触可靠性的因素主要有材料、加工制造工艺、环境污染等几个方面。我国是一个污染比较严重的国家,由于触点多暴露于环境之中,因此环境污染是造成电接触故障的直接原因。本文主要从尘土腐蚀、气体腐蚀及两者在电接触表面发生腐蚀的相关关系等方面研究了环
高校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和重点.体育社团作为高校重要的学生组织团体,通过加强体育社团建设,充分发挥高校体育社团桥梁和纽带作用,可以激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