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远程医疗联合家庭管理的模式在房颤患者管理中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于门诊就诊或住院的患者中入选满足条件的房颤患者272例,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为远程医疗联合家庭管理组,对照组为常规门诊随访组。利用医院内网系统完善患者的相关信息,试验组患者在正规治疗的基础上,每3个月常规门诊随访一次,此外通过远程互联网工具及手机APP设备,在家庭成员参与下对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管理,除门诊随访当月外,每月通过APP随访1次,并填写有关情况。对照组患者每3个月常规门诊随访一次,除门诊随访外不进行其余方式干预。在随访结束时,对患者随访完成情况、患者家庭参与情况、家庭满意度、房颤相关知识的知晓、生活方式及健康行为管理、服药依从性等进行分析,研究远程医疗联合家庭管理模式的可行性。同时比较两组患者药物服用情况、INR达标率、心室率控制情况、心功能变化、非预期就诊次数及出血和卒中事件的发生率,评估该管理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期间共有入组患者272例,脱落19例,其中远程医疗联合家庭管理组脱落3例,脱落率为2.26%,门诊随访组脱落16例,脱落率为11.5%,最后完成随访患者253例。基线资料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抽烟饮酒史、CHA2DS2-VASc评分、HAS-BLED评分、合并疾病、心功能、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平均心室率、药物服用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束后,远程医疗联合家庭管理组患者APP随访应完成1040次,完成比例为91.5%(952次)。未完成APP随访的原因中,59.1%(52次)是由于患者忘记在随访时间上传,40.9%(36次)是由于患者自觉身体状况良好无需填写病情变化。随访依从性良好者占88.5%。研究结束后分析家庭参与情况,远程医疗联合家庭管理组中家庭成员参与患者管理的为83.8%(109例),门诊随访组中家庭成员参与患者管理的为52%(64例),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患者在两种模式的满意度比较中,在总体满意度、诊疗模式满意度、便捷实用性满意度、沟通满意度及药物调整满意度方面(P<0.01)有统计学差异,远程医疗联合家庭管理组优于门诊随访组;在疗效满意度方面(P=0.44)无统计学差异。在房颤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上,远程医疗联合家庭管理组除在房颤危害、房颤是否需要抗凝两项结果中与门诊随访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九项结果均优于门诊随访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生活方式和健康行为上,远程医疗联合家庭管理组在低盐低脂饮食、按时服用药物、自我监测血压、控制体重、合理运动、学习房颤知识6项结果中均好于门诊随访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远程医疗联合家庭管理组在随访后的服药依从性良好的患者比例在第3月、6月、9月、12月的服药依从性良好的患者分别为91.5%、88.5%、86.2%和83.8%,常规门诊组在第3月、6月、9月、12月的服药依从性良好的患者分别为89.4%、74.8%、71.5%和65%。两组在第3月时服药依从性良好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在第6月、9月和12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程医疗联合家庭管理组在第3月、6月、9月、12月的INR达标率分别为88.5%、86.2%、84.6%和83.8%,常规门诊组在第3月、6月、9月、12月的INR达标率分别为87.8%、72.4%、74.0%和64.2%。两组在第3月时INR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在第3月、6月和12月时INR达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程医疗联合家庭管理组在第3月、6月、9月和12月的平均非预期就诊次数分别为1.62次、1.18次、0.98次和0.97次,常规门诊组在第3月、6月、9月和12月的平均非预期就诊次数分别为1.64次、1.53次、1.71次和1.64次。两组在第3月时平均非预期就诊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第6月、9月、12月时平均非预期就诊次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远程医疗联合家庭管理组和常规门诊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3.1%和8.9%,两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远程医疗联合家庭管理组和常规门诊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分别为0.8%和2.4%,两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7)。远程医疗联合家庭管理组在随访前后的左房内径(mm)分别为37.95±4.87和37.47±5.89,随访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60.07±7.61和61.32±3.55,两者前后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随访前后的左房内径(mm)分别为37.13±5.82和38.59±5.45,随访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59.73±3.48和59.10±3.74,两者者前后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程医疗联合家庭管理组在随访前后的平均心室率(次/分)分别为85.38±12.65和75.38±9.70,前后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在随访前后的平均心室率(次/分)分别为86.35± 14.12和79.85±10.21,前后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随访后两组患者心室率的控制上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本研究表明在移动医疗的背景下,应用远程医疗联合家庭管理模式对房颤患者进行管理是可行的。该管理模式具有较高的家庭参与度,可以提高患者相关慢病知识的知晓率,改善患者健康行为能力,提高随访的依从性,得到了患者及家庭成员的认可。结果分析表明远程医疗联合家庭管理模式在临床实践中具有一定的效果,改善患者药物服用情况、可以保持较高INR达标率,提升患者的依从性和就医的满意度,减少不必要的就诊次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一些不良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