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地区慢性肾衰竭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研究

来源 :广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hao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调查广西地区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患者中医各证型的分布情况,探究其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上中医药防治CRF提供依据。  方法:收集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300例CRF患者,依据最新版中医证型辨证参考标准及相关文献资料,制定出“广西地区慢性肾衰竭中医证候调查表”,采用问卷调查研究的方法,记录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原发病情况、中医四诊信息以及实验室生化指标等,根据新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CRF中医辨证分型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将其分为本虚证(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和标实证(湿浊证、湿热证、水气证、血瘀证、风动证),将整理所得的病例资料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9.0版软件进行医学统计分析,对CRF患者中医各证型分布规律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结果:(1)300例CRF患者中,男性145例,女性155例,男女比例1:1.1,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70岁,平均年龄47.6±13.0岁。年龄段分布情况经统计显示各年龄段男女性别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2)300例CRF患者中,原发病以慢性肾小球肾炎最多见(36.33%),其次是糖尿病肾病(20.67%)>高血压肾病(15.00%)>IgA肾病(9.00%),其余多囊肾、梗阻性肾病及痛风性肾病均相对较少,不明原发病因的CRF患者较多,占5.67%。(3)CRF中医证型分布上,正虚证以脾肾气虚证多见(P<0.05);气阴两虚证次之;邪实证以血瘀证多见(P<0.05),湿浊证次之,湿热证和水气证较少;脾肾阳虚证兼夹湿浊证多见(P<0.05),脾肾气虚证兼夹血瘀证多见(P<0.05),在疾病的整个病程中,湿浊证和血瘀证在所有的本虚证均有出现。(4)CRF中医证型在各临床分期之间具有一定的分布特点(P<0.05)。(5)CRF中医证型与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在正虚证中,女性患者以气阴两虚证多见(P=0.015<0.05),邪实证中,女性患者以血瘀证多见,男性患者以水气证及湿浊证多见( P=0.046<0.05)。CRF患者的发病年龄与中医证型无明显相关影响(P>0.05)。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中,脾肾气虚证患者的血红蛋白最高(P<0.05),脾肾阳虚证患者的血红细胞最高(P<0.05),水气证患者的血红蛋白及血红细胞均最低(P<0.05)。血清白蛋白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中,脾肾阳虚证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明显低于其余各组(P<0.05)。血尿酸、血尿素氮和血肌酐与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气阴两虚证患者的血尿素氮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水气证患者的血肌酐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5)。  结论:(1)CRF的基本病机特点是正虚邪实,正虚为本,邪实为标,虚实夹杂。(2)中医正虚证以脾肾气虚证最为多见,其次是气阴两虚证。邪实证以湿浊证和血瘀证多见,湿热证次之。湿浊和血瘀贯穿于CRF整个病程中。(3)CRF中医证型与患者年龄、发病地域无明显相关关系,与性别、病程、原发病及主要生化指标(血红细胞、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尿素氮、血尿酸、血肌酐)有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及微炎症因子的实验室检测,探讨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微炎症因子表达水平之间的联系。  方法:将2012
目的:观察慈菇消脂胶囊调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PPARa、CAT基因表达,从脂质代谢与氧化应激方面,阐明其治疗作用机制及靶点。方法:选用雄性Wistar大鼠70只,体重为200±20克,基础性饲养一周。称其所有体重,按体重大小进行编号,以随机数字表法抽取10只为空白组,用普通饲料喂养;其余大鼠喂以高脂饲料开始造模。至第10周末,随机抽取并处死造模大鼠10只,取出肝脏做病理切片,检测模型复制是否成
学位
背景: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实践的主体形式,是一种典型的“个体化诊疗”方法,是医生与患者共同参与但以医生为主导的主客体互动的诊疗过程,具有-定的复杂性和灵活性,是中医新思路、
近年来诸多复杂因素致使不孕症的发生率呈显着上升的趋势,不孕不育症是一种非常繁杂的病症,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指一对夫妻拥有正常的性生活,且一年内的性生活在无避孕措施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