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远郊区外来流动人口社会适应性研究——以松江区为例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PSCM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来流动人口在城市远郊区的聚集,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城市化进程中的现象之一。上海市作为中国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每年吸引着全国各地大量的外来流动人口进入本市。同时,随着上海市的不断发展,远郊区逐渐成为近年来上海市发展的热点地区,外来流动人口以极快的增加速率不断的向这一区域聚集。外来流动人口聚集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区域内,对流入地区造成的影响,不但体现在对劳动力市场、就业体系、社会服务和社会福利体系的冲击,也体现在对区域稳定和区域社会安全的影响。另一方面,对造成这一影响的主体-外来流动人口而言,如何尽快的适应当地的社会生活,得到更好的自我发展,同时也为流入地做出更大的贡献,使两者处于和谐发展的双赢地位,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对上海远郊区的外来流动人口社会适应性的研究,不仅是对外来流动人口问题的关注,同时也是对流入地社会和谐发展的关注。松江区作为近年来上海市远郊区发展的前行者,成为来沪流动人口又一个集聚地。以这样一个典型区域作为研究案例,不仅可以对外来流动人口在远郊区的社会适应性进行比较透彻的研究,而且可以为今后同类型区域在这一问题上的研究提供依据。 本文以松江区为研究案例,从该区域的社会适应现状入手,逐步深入探讨,找出适应远郊区外来流动人口社会适应的政策建议,本文主要分为六大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对目前国内对外来流动人口社会适应性研究综述,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理论依据,及为本文研究专门进行的问卷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上海远郊区外来流动人口的现状,分析松江区的基本情况及其流动人口的现状,同时对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进行详细分析,为下文的研究提供基础依据。 第三部分:主要是以问卷统计为基础,分析目前松江区外来流动人口社会适应层次的基本情况。主要分为三个层面讨论松江区的社会适应性现状-经济层面、社会层面及心理层面。通过对松江区外来流动人口三个层面的适应性分析,总结出适合上海远郊区实际情况的外来流动人口社会适应性综合评估体系,为未来远郊区外来流动人口社会适应性的定期考察提供可能。 第四部分:主要分析上海远郊区外来流动人口社会适应的两种模式-改变自身适应流入地生活模式、在流入地重建乡村社会模式。进而探讨外来流动人口选择不同社会适应模式的原因。第五部分:主要分析外来流动人口在社会适应性方面存在的主要障碍因素。外来流动人口对远郊区的社会生活的适应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障碍,这些障碍因素除了外来流动人口自身素质的局限外,制度政策、社会环境等方面都对其社会适应性有一定的影响。 第六部分:主要讨论如何加强远郊区外来流动人口社会适应性的政策建议。为了提高上海远郊区外来流动人口的社会适应性,要求政府各部门必须协同合作,从改善外来流动人口的经济环境、人文环境及消除外来流动人口制度性因素的障碍等多方面着手,逐步完善上海远郊区外来流动人口的生活环境,以全面提高上海市远郊区外来流动人口的社会适应性。
其他文献
学位
一个周末,我来到市郊娘家舅舅的老宅,试图寻找城市进程中急于抹掉的印迹。在老宅的仓库里,一台陈旧的柴油发动机赤裸裸地坐落在墙角,厚厚的落灰、锈蚀的躯壳,但依然透露着它曾经强劲的生命,不断地唤起我对舅舅年轻时工作状态的猜想。在这静得只能听到窗外树叶声的仓库里,我似乎又听到了发动机的轰鸣声,一家人的嬉笑声……我沉思了许久,可能是我长大了,我知道,对于一个家庭、一个人,这些都属最不该忘却的记忆。也可能是我
中俄边境旅游经过多年的培育,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发展模式。但是,在新时期和新形势下,中俄边境旅游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主要阐述了中俄边境旅游的发
Convertible bond gives holder the right to choose a conversion strategy to maximize the bond value, and issuer also has the right to minimize the bond value in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肩负着多种职能,但是“居住”功能始终是其众多职能中最主要职能之一。城市居住空间的特征及其演变机制研究是城市地理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特别是居住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