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威水陆画是明清两代中国宗教绘画中的优秀作品,是研究中国艺术史和宗教史不可缺少的重要绘画实物资料。它以儒释道“三教合一”为其产生的宗教背景,表现三教人物、故事内容,宣传宗教的教义和伦理。在我国封建社会,统治者极力推行以儒教为主、三教共存的宗教政策,大力支持宗教的发展,借宗教的教义教化民众,实现政治和宗教的一元化,以此稳定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水陆画描绘儒释道三教神灵、仙佛鬼魂、天堂地狱,寓因果报应之意于绘画之中,教化人们在世行善积德,死后得道升天,寄希望于未来。由此揭露了当时封建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民间疾苦,其深层社会研究价值非其它道释画可比。从整体上看,武威水陆画用色用墨大胆泼辣、色彩浓艳、笔力劲健、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气势非凡。因其可以移动、张贴、悬挂,有“可流动的敦煌壁画”之称。正是这些特点,使它成为研究宗教绘画艺术的一个切入点。武威作为河西走廊的历史文化名城,儒、释、道三教思想在当地的传播、渗透更是深入人心,影响深远。对武威水陆画的艺术特征以及蕴涵的宗教思想进行分析研究,阐述其“三教合一”的宗教思想及当时宗教发展的状况,探讨水陆画在中国宗教史及绘画史中的价值,以期达到对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再认识,并使当代绘画创作从中摄取有益成分,是本文的主要写作内容。武威水陆画研究的不断完善,对佛教史的研究,为儒,释,道三教融合史的研究,对宗教美术的研究,信仰民俗研究,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