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妊高征的总发生率为9.4%,易合并胎儿窘迫,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甚至围产儿死亡,许多文献报道了妊高征患者子宫动脉,胎儿脐动脉,肾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的血流指标,但是对胎盘床小血管的检测却罕见报道,本文在对脐动脉进行检测的同时,重点观察胎盘床动脉的改变,同时对胎盘床血管进行三维重建,观察正常孕妇及妊高征患者胎盘的三维彩色能量图(3D-CPA)。 材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妊高征组与正常对照组。妊高征组为2000年10月——2002年2月我院门诊诊断的妊高征患者49例,于孕30周后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轻度妊高征15例,中度妊高征21例,重度妊高征13例,患者检查前未服用任何解痉药物及降压药物治疗。妊高征分类按照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五版标准。 对照组为孕龄相匹配的正常孕妇,无糖尿病,肾病等妊娠合并症 研究内容应用彩色多普勒技术,对妊高征组及对照组孕妇胎盘床动脉,脐动脉的血流进行检测,检测指标包括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最大速度与舒张末期速度之比(S/D),时间平均流速(TAV),同时对妊高征组及对照组孕妇的胎盘床血管进行三维重建,观察其空间结构的改变。 研究方法 采用Medson 730D彩色四维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3-5MHz,孕妇取平卧位,经腹测量胎盘床动脉,脐动脉的血流参数。脐动脉的测量选择在脐带近胎盘附着点2-3cm处,该处的压力梯度小,相对来讲也比较固定。胎盘床动脉的测量:脐动脉在胎盘根部发出若干分支进入胎盘,选择其中与脐动脉相对应的一支小动脉,取样线与血管尽量平行,声束与血流夹角控制在15度以内,获得满意频谱后停帧,各参数的测定取三个以上心动周期的平均值。 统计学处理 每组测得的数据均以平均数上标准误表示,各组间参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被认为有意义,P<O.01被认为有显著意义,全部数据输入微机,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 结 果 对不同孕周正常孕妇胎盘床动脉的血流参数进行测定,结果提示:随着孕龄增加,胎盘功能逐渐成熟,表现为胎盘床小动脉的阻力指标KI,RI,S/D)下降,而TAV升高。34-38周组与30刁4周组比较差异不显著,说明在孕30-34周后,胎盘床血流各参数值趋于稳定。 对不同孕周正常孕妇脐动脉的血流参数进行测定,结果显示:随着孕龄增加,胎盘功能逐渐成熟,脐动脉PI,RJyD值逐渐下降,而TAV值逐渐升高,在孕30叼4周后各值均趋于稳定。 对妊高征患者胎盘床动脉的血流参数进行测定,结果显示:PIH孕妇与正常孕妇比较,胎盘床动脉的阻力指标PI,RIyD升高,平均流速降低。中度PIH与轻度PIH比较JI变化明显,而RI,S/D,TAV变化不明显,说明在评价妊高征程度方面JI较后三项指标更为敏感。 对妊高征患者脐动脉的血流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中重度PIH孕妇与正常孕妇比较,脐动脉的阻力指标PI,RIyD升高,平均流速降低。轻度PIH孕妇只有PI发生改变,说明在各项阻力指标中fI的改变最为敏感。 正常组及妊高征组孕妇胎盘的 3 D—CPA图像: ·2· 正常组孕妇胎盘的 3 D—CPA图像:可清晰显示胎儿胎盘血循环及母体胎盘血循环,在胎盘根部可以看到脐动脉发出若干分支进人绒毛膜板,然后再分支成更小的绒毛动脉,3 D—CPA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胎盘床血管的立体树状分支。 妊高征组孕妇胎盘的 3 D—CPA图像:可以看到脐动脉分支及绒毛动脉数目减少,动脉管径变细,整个胎盘的血液循环减少,并且随着妊高征程度的加重,这种改变更为明显。 讨 论 一\正常妊娠生理及胎盘床动脉、脐动脉血流参数的变化 正常妊娠时子宫蜕膜和子宫肌壁内螺旋动脉在胎盘附着处有滋养层细胞侵蚀,使肌壁弹性消失,螺旋动脉管径变粗,导致血流阻力下降,胎盘供血量增加以适应胎儿需要,本文对正常孕妇胎盘床动脉的研究表明,随着孕龄增加,胎盘功能逐渐成熟,表现为胎盘床动脉阻力指标下降,而TAV升高,各参数值在孕30-34周后趋于稳定。脐动脉与胎盘床动脉的改变相似。 二、妊高征病理及胎盘床动脉、脐动脉血流参数的变化 妊高征患者的子宫血管系统不发生滋养层细胞侵蚀,胎盘床绒毛动脉血管内膜纤维性增厚,管腔狭窄,导致胎盘循环阻力增高。本文对胎盘床动脉进行研究发现,PIH组中,胎盘床动脉各项阻力指标PI,RI,S/D升高,并且随着妊高征程度的加重,各参数的改变更为明显,而TAV下降,提示TAV可直接反映子宫胎盘血流灌注情况,故其有非常实用的临床应用价值,同时进一步证实了妊高征的子宫胎盘缺血学说。但是,中度组与轻度组比较TAV差异不显著,说明TAV的降低只能提示有胎盘缺血,但不能据此来判断病情的轻重,应综合临床症状及体征,如平均动脉压,有无蛋白尿及浮肿等来综合判断。 轻度PIH中,胎盘床动脉各项阻力指标PI,RI,S/D均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