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王安忆文学作品中的上海叙事为分析对象,结合现代性概念和现当代上海文学文化历史,试图从叙事角度、叙事内涵、精神空间和叙事特点四个层面深入分析王安忆上海叙事的内在逻辑结构,试图深入剖析王安忆上海叙事的文化意义,归纳王安忆上海叙事独到的文学经验。上海是王安忆最重要的创作资源,书写上海的作品代表着王安忆创作的高度,王安忆上海叙事也凝聚了其核心理念:上海的文化特质是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凸现的,体现在对日常生活的投入和坚持中,体现在对个体生活的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中。只有在琐屑的日常世界,才能窥见上海精神文化空间的历史性与未来发展的可能性。论文的第一章从王安忆上海叙事的身份入手,通过分析王安忆个人经历,尤其是与上海的关系来观照她笔下的上海,将王安忆的个人身份定位为外来者、弄堂居民和知识分子,分析她以多重身份和视角展开的上海叙事。论文的第二章梳理了贯穿王安忆上海叙事写作过程中的书写对象,她对生活在上海的众生相的,尤其是底层人物的关注以及对城市与乡村的隔膜形成了独特的上海叙事主题。论文的第三章试图通过对王安忆如何在上海叙事作品中描摹市民日常生活表层下的城市的精神意义和文化内涵来寻找王安忆的上海叙事为上海构建的精神空间,同时揭示了上海在全球化背景下寻找身份认同的焦虑。论文的第四章归纳了王安忆上海叙事的特点,纪实与虚构相融合,真实城市生活的细腻描摹和城市历史的想象性体验;日常与传奇相映衬,日常平庸中的城市生活所浮现的个体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构成了王安忆上海叙事的一种独特风貌;女性书写的鲜明特色,成就了王安忆上海叙事的风格特征。论文的结语部分对上海叙事的文学旅程做了回顾与比较,其中重点将王安忆与张爱玲做了分析。王安忆的上海叙事是与左翼文学、新感觉派文学、苏青、张爱玲等的上海叙事一脉相承的,这主要不是表现王安忆在时间维度上对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延续,而在于王安忆用自己独特风格的书写刻画出了上海真正的精神内涵,表达了对海派文化的深刻解读。王安忆上海叙事以女性诗情的叙述模式,通过细密详尽的描述勾勒出市民生活的日常态、都市文化的恒常性和稳定性,并以此不断在历史中寻找一个虚构的出发于现代性的想象的上海。王安忆由此极大地丰富了上海叙事的文化内涵,当之无愧地与张爱玲并立上海叙事的文学高峰。以女性意味的抒情性笔调书写的日常生活风貌在王安忆的作品中以诗意的现实主义风格呈现,并且充满了柔韧和稳定的精神特质,这是王安忆独特的上海叙事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