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站城融合模式的大型铁路客站选址适应性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ftd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铁的持续发展使铁路客运在城市客运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一时间,大量铁路客站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是,有不少城市铁路客站却出现有车无人,有人无车的现象,可见这些铁路客站并没有发挥出客站选址的预期效果。因此,本文以铁路客站选址应该实现客站与城市发展的内在融合和外在融合为目标,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对我国7个城市的24个现有铁路客站进行选址适应性研究。首先,根据铁路运输发展现状、站城融合发展趋势、铁路客站选址的矛盾,明确站城融合模式是未来铁路客站发展的主要方向。并对站城融合、铁路客站选址、选址适应性的相关概念进行定义,系统的探讨了站城融合模式的理论发展基础以及铁路客站选址适应性研究内容。其次,结合站城融合特征,提出站城融合的铁路客站应该实现客站与城市发展的内在融合和外在融合机制。并从需求、空间、交通和功能四个方面出发,对我国7个城市的24个现有大型铁路客站进行选址适应性分析,总结客站选址适应性的影响因素主要包含需求性、协调性、经济性、环境性和服务性5个层面。在此基础上选取现有铁路客站选址适应性评价指标,并通过相关性分析验证指标选取的合理性。之后,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具有1个目标层,5个准则层,11个因素层,24个评价指标的现有铁路客站选址适应性评价体系,并提出以客站选址适应性水平反映样本铁路客站选址适应性评价结果。之后,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对24个现有铁路客站选址适应性水平进行分类,根据分类结果将客站选址适应性水平标准划分为适应和不适应2个类别,共6个等级。基于现有铁路客站选址适应性水平结果,提出客站选址适应性发展阶段可以分为适应前期、初适应、不适应、再适应等阶段。并总结了不同等级的铁路客站选址适应性特征,适应性较好的铁路客站普遍较好的发挥了客站的特性,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客站选址对客站的期望,特别在城市发展需求、商业效益、客站服务性以及乘客便捷性表现出明显较好的特征;适应性不好的铁路客站则主要在经济效益和商业效益层面表现出明显较差的特征。最后,在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未来铁路客站选址从整体上应该控制客站与需求、协调、经济、环境和服务的关系,从个体上应该重点加强对城市发展需求和商业效益适应能力的预测,使铁路客站选址能够快速适应城市发展,并长期、稳定的与城市保持相对融合的发展。
其他文献
介绍南京长江二桥较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在采用挂篮悬臂灌筑施工中的线形控制问题.着重阐述各梁段施工中的过程控制、施工监测和合龙段施工等线形控制方面的经验和措施.
以宜万铁路龙凤坝隧道DK212+380~DK212+500段工程为背景,通过建立数据模型,比选支护方案,确定岩溶隧道浅埋软弱围岩段支护措施及支护参数,从而指导浅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
探讨北京地铁苏州站车站暗挖逆筑法,双层双拱结构断面采用PBA法,单层双拱结构断面采用中洞法的施工技术和方法.
目的:观察芪田颗粒方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D-二聚体(D-Dimer)和凝血四项即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凝血酶时间(TT)的作用,探讨芪田颗粒方干预老年髋部骨折后血液高凝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试验方案研究对象: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广东省中医院收住入院的老年髋部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转子间骨折)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符合髋部骨折骨折PFN
近年来上海市由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商品房价格持续上涨并呈现居高不下态势,房价已超越普通工薪阶层实际支付能力;另一方面上海市由于工商业资源高度集聚,吸引了大批外来人口
以“养儿防老”为核心的家庭养老模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农村养老最主要的形式。计划生育造成了家庭规模小型化、家庭结构核心化,对家庭养老方式形成了冲击和挑战。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子女为老人提供的经济支持和生活照料变得有限,更缺乏对老人的精神慰藉,导致老人孤独、焦虑、抑郁,对生活不乐观、不积极(阎寒梅等,2017)。如何让农村老年人有尊严、健康、快乐地老去,如何改善农村中老年人精神健康,是每个中国家庭甚
某工程深基坑因紧邻历史保护建筑,故在开挖前需对基坑边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结构进行加固及采取保护措施,以确保历史保护建筑的结构安全。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基坑围护设计、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