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金融是我国金融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扶贫和解决“三农”问题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但是长久以来,由于缺乏担保和抵押品以及贷款额度小等原因,出现农户贷款难和信用社难贷款的限制,这不利于落实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和保持农村经济生活稳定发展。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金融市场发展相对缓慢,信贷供求矛盾突出,惠农资金有效利用率低。如何向农村提供更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保障农村经济迅速发展,是我国政府面对的巨大挑战。小额信贷产生和理念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有效途径,这种面对贫穷群体的创新金融工具在部分区域的成功引起了很多国家的关注和借鉴。它的出现在一定程度缓解了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获取资金困难的问题,也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家的扶贫压力。但是小额信用贷款具有无抵押、少担保、小额度等特征,使得在贷款发放回收过程中除了面临一般贷款的风险外还面临农业金融的特有风险。由于农村小额贷款市场的特殊性,小额贷款机构与农户之间存在严重的消息不对称,再加上我国农户小额贷款信用评价制度不完善,选择的信用指标缺乏统一标准等因素,无法准确衡量贷款农户的真实信用水平,导致贷款机构不能及时回收资金造成损失,严重影响其发放农户贷款资金的的积极性。本文采用了理论分析结合实证分析的方式进行论述。本文先介绍了小额贷款的理论及发展状况,通过分析小额信贷业务中农户特有的信用风险得出对农户进行信用风险评价的紧迫性和评定方法必须量化的必要性。然后选用综合评价方法中的粗糙集的属性约简对初选指标进行筛选得出相对重要的指标;对筛选后的指标采用了贴近度等方法进行计算求出风险值,根据风险值的大小和贷款者的风险偏好决定是否给农户发放贷款。本文最后对该文进行了总结,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控制农户信用风险提供了相关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