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论题所用“采”字,是沿用司马迁、班固等人之说,意思是“采录”,“采集”。即《史记》文本多“采录”《战国策》篇章。虽然这已早有定论,但《史记》采《策》文究竟有多少篇及哪些篇目,尚无定论。究其原因,是因版本、统计角度和依据标准不同所致。本文首次对此作全面考证和探讨。 本文由考、论两部分组成。 第一章为考证部分。笔者对照众多版本,确定以目前通行本《战国策集注汇考》为基础,同时兼及其他版本。统计角度则兼顾《战国策》文章的整体性。采文标准主要是比较两者文字的差异,即字句多相同者视为采文。通过考证,统计出《史记》采录《战国策》文章有96则。具体篇目详见附录一:《史记》采《战国策》表(一)。此外,《史记》根据《策》文加以发挥创造的有10章,详见附录二:《史记》本《战国策》表(二)。 第二章为论述部分。实际上是《史记》与《战国策》的比较研究。但紧紧扣住“《史》采《策》文”立说。分三节: 第一节,总结《史记》采录《战国策》文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方法。主要探究司马迁 如何选择、取舍《战国策》文,以及如何对《策》文进行整理、考核、剪裁、增补和改 写的工作。 第二节,《史记》采《战国策》文的深层意蕴。通过比较发现,《史记》与《战国策》 虽取材相同或近似,但表达的主旨却泅然有别。司马迁“成一家之言”的著史理想一以 贯之。“本纪”和“世家”所采录的《策》文主要涉及内政和外交两方面,特别关注关系 国家兴衰存亡的重大历史事件,从而“考之行事,稽其兴败成坏之理”,为统治者提供治 世良方。“列传”选材则重点围绕对个体生命价值的思考和考察,强调品行特出的节操和 建功立业的抱负,弘扬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从而抒发作者心中的愤憾,寄予作 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此外,作者爱奇的审美观也影响了他对《策》文“奇人”、“奇谋” 和“奇文”的赏识与选择。 第三节,探讨《史记》对《战国策》叙事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史记》继承了《策》 文纵横恣肆的文风和宜丽华赡的文采,但《战国策》是以记言为主的论说类作品,除少 量作品叙事完整外,尚不完全具备记叙文的基本要素。司马迁采《策》文,通过合理调 整叙事结构,增加故事情节的曲折性,增加细节描写及运用多种文学表现手法,极大地 提高了叙事的艺术水平,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