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愈来愈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才要具有很强的主体意识和很高的主体能力,具备较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这是适应社会快速发展和进行创新必备的素质。关注人的主体性发展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在体育教学领域进行主体性理论的研究与应用,是体育教学改革需要,是体育教育顺应时代发展,贯彻“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思想的必然要求。 主体性教育是指教师通过引导、启发学生内在的活动需求,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学活动,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与实践的主体。运用文献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教学实验法等研究方法,依据主体性教育理论,结合田径技术课教学的特点,借鉴现代教学论的优秀成果,针对常规教学的不足之处,进行实验研究,以期丰富和发展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 在田径技术课中,教师发挥主体性,在熟悉教材,把握教学大纲、课程计划,了解学生,掌握一定教学技能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教学价值观、教学能力、教学技能、教学方法,通过教学活动启迪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自我意识、问题意识、参与意识、评价意识),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分组教学、合作学习,并尊重差异、因材施教,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体验成功。主体性教学理论应用在田径技术课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创新意识、集体主义观念、民主意识和自律品质。 通过教学实验,验证了主体性教学的理论与方法应用在田径技术课教学中是可行的、有效的,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论,主体性教育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体系,将对体育技术课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