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土地利用系统的健康是实现城市人地系统有序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以哈尔滨市为研究区,从土地利用的人地关系角度出发,构建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后文简称PSR模型)的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指标体系;利用综合函数法评价哈尔滨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状况在时间上的差异;引入协调度函数,分析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内部子系统协调程度;根据障碍度计算公式,计算出2002-2011年这10年哈尔滨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障碍度,找出影响系统健康的主要障碍因素以及分类指标的障碍度,以期全面了解2002-2011年哈尔滨市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最后结合哈尔滨城市土地利用特点,提出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的意见和建议,为城市土地管理者的决策提供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城市土地利用系统作为土地利用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高度人工化的巨系统,它由压力、状态和响应三个子系统共同构成。压力子系统(P)反映了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给城市土地利用带来的压力;状态子系统(S)是指系统对压力的抗干扰能力和缓冲能力,即压力之下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质量;响应子系统(R)反映城市土地的管理者、决策者和政策制订者能对土地压力、土地状态及其变化的响应程度。(2)对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的内涵进行了界定。本文的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内涵可以概括为:一是各个子系统健康,即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土地利用集约、系统产生的综合效益能满足人类需求;二是城市土地利用的压力、状态、响应三个子系统之间良性循环、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作用-反馈-作用机制。(3)综合分析了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的理论体系,包括系统科学理论、人地协调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理论和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并以这些理论为指导,对哈尔滨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进行评价。(4)本文在综合考虑各种指标体系的优点和缺点以及研究区域的具体情况,从压力、状态、响应这三个方面建立准则层,以城市土地利用健康总体目标为目标层次,选取25项指标构建哈尔滨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PSR模型的功效系数法对哈尔滨市2002-2011年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2002-2011年哈尔滨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健康等级由“不健康-亚健康”演变;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低下是导致哈尔滨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PSR各子系统间的协调性很大程度上可反映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的均衡度,模型可信度较高。(5)运用障碍因素诊断对2002-2011年哈尔滨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障碍度进行计算,分别得到各单因素以及分类指标对哈尔滨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的障碍度。结果显示:状态障碍在每一年的土地利用系统健康障碍因素中所占比例都为最高,目.在2006-2011年均高于50%。压力障碍2002-2011年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且在2007年达到最低点,说明在2007年压力子系统属于健康良性发展状态。响应障碍的变化整体表现为2002-2008年响应障碍因素所占比例都在20%以上,而2009-2011年都在20%以下,这说明随着政府对土地管理的重视,土地利用响应子系统对整个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的障碍明显减弱。针对现状评价总结出哈尔滨城市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十地资源供给有限,人口压力过大,人地矛盾比较突出;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土地利用效率低;土地浪费严重;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等几方面。为提高研究区的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城市土地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针对目前哈尔滨城市土地存在的问题,应当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强化土地规划功能,深化土地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城市环保设施的建设力度,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水平;合理安排用地布局,调整和优化用地结构和布局;政府与市场结合调控土地配置,最终促进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