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山西省以其丰富的煤炭资源,为全国的工业化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是煤炭工业对山西省的生态环境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资源型社区的环境治理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而且关涉居民身体健康等重大社会问题,必须认真研究对待。本文中笔者选取山西省霍州市D煤矿社区为案例,试图通过个案剖析,深入观察和研究当前资源型社区环境治理问题。笔者首先对霍州市资源型社区概况进行总体描述,D企业对社区发展和职工福利做出过重要贡献,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也造成了环境污染问题。其次,考察了霍州市政府、D企业和D社区三大主体在环境治理上做出的努力,通过实地调查发现现有机制存在如下问题:政府政策强调宏观治理,难以兼顾社区的具体问题,实际执行中多有不能到位的问题;正在尝试转型发展的企业受到经济下行的影响,对环境治理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投入不足;以社区为主体的环境治理由于居民环保意识不强,具体行动过于粗简等因素制约,环境治理力度微弱。然后,就完善资源型社区环境治理的主体及机制进行理论性探讨,认为社区自主治理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可行的。基于社会工作视角,提出资源型社区D环境治理的四条对策:第一,即引进社会工作服务,从环境整治、环保意识和环境行为方面给出专业性建议;第二,根据需要灵活选择治理模式,调动居民积极参与环境治理,提升政府的治理水平,增加科技对企业发展的贡献率;第三,通过培养居民的职业自豪感、使命感,丰富文娱活动和强化社会交往来增加社区内部融合,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树立起环保主人翁的意识;第四,优化居民的收支结构,降低居民从企业所获的工资性收入在家庭收入中的占比,加大企业医疗优惠的覆盖面和力度。最后对资源型社区环境治理的特殊性、复杂性和社会工作介入的优势进行了总结,并检讨了本文的不足。笔者希望通过D社区的专题研究来补充资源型社区环境治理的案例依据,进一步丰富有关社区治理和环境治理的理论探索;通过评估政府、企业和社区三大主体在资源型社区环境治理过程中取得的成效,明确各主体的生态责任以促进开展全方位的治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