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硬岩地质是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地质条件。岩石材料在形成过程中受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大,物理特性非常复杂。其动态力学参数和破岩效率的研究,对于工程施工建设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抗压强度相差较大的两种砂岩材料(红砂岩、灰砂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离式霍布金森压杆实验(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SHPB)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岩石动态力学性能进行研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硬岩地质是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地质条件。岩石材料在形成过程中受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大,物理特性非常复杂。其动态力学参数和破岩效率的研究,对于工程施工建设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抗压强度相差较大的两种砂岩材料(红砂岩、灰砂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离式霍布金森压杆实验(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SHPB)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岩石动态力学性能进行研究。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有:(1)使用ANSYS/LS-DYNA程序软件进行建模,选用Holmquist-JohnsonCook(HJC)本构模型对砂岩试样冲击压缩实验进行了大量的数值模拟。通过不断改变模型中部分参数的取值,对数值模拟计算中网格划分方法、HJC模型参数敏感度和失效类型进行了全面的分析。(2)利用HJC本构模型拟合砂岩冲击压缩实验结果,得到了一整套的HJC本构模型材料参数,归纳出了HJC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利用入射波、反射波和透射波波形对比和峰值应力、峰值应变的误差分析验证了数值模拟精度。(3)使用前文获得的HJC模型参数,对冲击荷载下齿撞砂岩实验进行有限元模拟,与实验所得数据进行对比,再一次验证HJC参数的有效性。同时通过改变齿形形状与冠部高度,对冲击荷载下不同齿形撞击砂岩实验进行拓展。总结出一套齿形与破岩效率之间的规律,为提高破岩效率、加快工程进度提出可行性建议。
其他文献
大量震害调查表明并不是所有的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柱都发生了变形能力较好的弯曲破坏,部分柱发生了变形能力差的剪切破坏和具有一定变形能力的弯剪破坏,其中弯剪破坏是许多学者认为可接受的破坏模式,因此有必要研究该破坏模式的破坏机理和变形能力。首先设计了5根不同配箍率的RC悬臂柱进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在纵筋配筋率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控制箍筋用量使本组构件呈现出1个剪切破坏
合肥淮河路步行街区位于合肥老城区内,历史悠久,集购物、旅游和休闲于一体,是旧城中典型的本土传统商业步行街。21世纪90年代淮河路步行街道路拓宽,1998年政府调整并提升街区商业业态品质。2019年,为优化老城区空间品质,复兴旧城活力,系统梳理并更新淮河路步行街区内的纵横交错道路网,提出对街区内历史遗迹、古迹、宗教及公园资源要以点促面,扩大影响范围,综合提升整个商业街区的品质。本文通过对合肥淮河路步
预应力混凝土竹节方桩(简称“竹节方桩”)是一种近期发展起来的新桩型。其在普通等截面方桩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沿桩身设置竹节,改变了桩的结构形式和受力机理。相较于传统的等截面方桩,竹节方桩具有抗拔承载力高、经济性好等优点。目前,竹节方桩已经在沿海地区一些工程中投入使用,但整体上仍处于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阶段,对其抗拔特性的研究并不多见,群桩抗拔相关的研究就更加少见。然而在我们实际工程应用中,桩基一般都是以
住房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商品房价格一路高涨以及城市人口的增多,青年群体住房问题日趋严峻。租赁市场开始受到国家及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长租公寓因其品质和服务优于传统租赁住房而深受欢迎,但由于起步较晚,因此也存在一些设计上的问题,影响了青年群体的居住体验。本文以合肥市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四家集中式青年长租公寓为研究对象,通过其满意度评价结果,探索影响青年租客居住体验的重要因素,以期为公寓的后期改善
近年来随着我国家社会和经济的进步与迅猛发展,高层建筑在现代城市中越来越多,地震作用等具有随机性和极强破坏性的自然灾害常常会带来难以估计的经济损失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巨型钢框架—上部悬挂下部支承结构体系作为一种新型结构形式,具有造型独特、施工效率高、传力明确以及竖向振动控制明显等特色,然而目前该结构体系尚未得到推广,对其抗震性能和易损性的研究亦极为少见。因此,本文以合肥市量子院巨型钢框架—上部悬
改革开放40余年的高速发展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致使乡村地区大量人员流失,乡村房屋处于废弃、闲置或半闲置状态,造成了乡村资源的严重浪费。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推动乡村大力发展旅游业。传统村落由于其独特的村落风貌、建筑形式、民风民俗等,在乡村旅游中占有极大优势。与此同时游客出行选择的居住方式也逐渐由传统的酒店式向民宿、客栈式转变。利用传统村落中的闲置农房改造为民宿不仅能够有效利用闲置资源
随着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的蔓延与扩张,人们对传统与自然的记忆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应接不暇的高楼的矗立与其中所充斥着的冷漠情感。久居城市的人们渴望自然与宁静,期待人文与情怀。因此,以重视人的情感体验为古镇旅游发展基础,营造具有本土认同感及环境归属感的古镇环境十分重要。但古镇可持续旅游发展问题却日益严重,超负荷的人流量及现代生活带来了古镇环境负担的同时也增添了环境噪声和丧失特色声,对风景名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高速发展和人口红利的不断减少,国务院部委出台了多项政策,大力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以预制混凝土装配式住宅为主的工业化建造方式是实现我国住宅产业化的主要途径之一。尤其是今年抗击疫情工作中,火神山与雷神山应急建筑在十余天之内拔地而起,施工速度令人十分惊讶。市场充分认识到其效率与优势。装配式建筑有望迎来高速增长契机。论文紧随国家最新政策,以预制混凝土装配式住宅PC部品体系为研究对象
组成不变的前提下,结构对高温下泡沫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的研究很少。本文主要目的是研究泡沫密度对高温下泡沫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并探究泡沫密度引起泡沫混凝土高温下强度差异的机理。通过制备三种干密度(400、500、700 kg/m~3)的泡沫混凝土,验证了他们在高温下的干密度、强度变化规律具有一致性。以700kg/m~3的泡沫混凝土为研究对象,设置了不同的粉煤灰掺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每种配比下分别基
徽州古村落作为历史悠久的乡土建筑体系,体现了人、建筑、环境相互融合的和谐状态,是有机的生命体。本文以徽州呈坎古村落作为研究对象,试图深入探究其生生不息的空间环境背后所蕴含的营造特征。本文从生命之境的视角出发,阐释了古村落的生命力体现在建筑、自然、生活及精神四个层次,满足了生命主体的身体需求及精神需求,并且形成了人、建筑与环境相融合的和谐境界。在此基础上,从呈坎古村落的整体空间及外部空间生命之境的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