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非传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diseases, NCDs)又称慢性病,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主要包括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VDs)、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所引起残疾和死亡率高于其它疾病,并导致重大的社会经济负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lower extremity peripheral atherosclerosis disease, LEPAD)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病,早期症状为间歇性跛行,也伴有严重缺血和疼痛症状,出现神经损害,晚期可能造成下肢发生溃疡和坏疽,并在中老年人中发病率居高不下。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速度加快,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这类老年人常见病,需要受到更多重视。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iopoietin-like protein 2, ANGPTL2)是一种新发现的脂肪因子,具有促进血管炎症反应和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患者血清中的变化,以及血清ANGPTL2与临床和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疾病组筛选:踝肱指数(ABI)小于0.9作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诊断标准。疾病组排除标准:患有急性冠脉综合症、急性脑血管事件、心脏衰竭和1型糖尿病患者。选取同期正常体检者90例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排除标准:患有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急性冠脉综合症、急性脑血管事件、心脏衰竭、1型糖尿病患者。空腹时抽取3ml静脉血,立即1500 r/min离心10 min,血清放在-80℃冰箱保存备用。吸烟者:目前吸烟或者戒烟5年内。高血压:高血压病史、接受降压治疗,或者收缩压≥140 mmhg或者舒张压≥90 mmhg。糖尿病:空腹血糖≥7.0 mmol/L,或者接受降糖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SIA)测定128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患者(病例组)及90例非]EPAD的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和脂联素(ADP)水平。利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中空腹血糖、胰岛素、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肌酐和糖基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同时本研究中收集受试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清晨基础血压、既往病史、吸烟史等基本信息,并计算体重指数(BMI)。利用统计分析检验在正常对照组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组存在差异的参数,ROC曲线分析用于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 (ANGPTL2)的诊断能力分析。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方法,分析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和其它生化指标的相关性,以及其与踝肱指数(ABI)的相关性。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用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患者中,血清ANGPTL2水平较正常对照显著升局(16.66 ± 9.47 vs 10.31 ± 6.32 ng/mL, p<0.0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收缩压(SBP)、空腹血糖值、HOMA-IR,胰岛素、肌酐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升高(分另p=0.006. p=0.009. p<0.0001、p <0.0001、p=0.02和p<0.0001),而舒张压(DBP)、高密度脂蛋白(HDL)和踝肱指数(ABI)水平在疾病组呈下降趋势(分别为p=0.02,p=0.003和p<0.0001)。血清ANGPTL2水平与HOMA-IR和胰岛素水平呈正相关(r=0.260,p<0.0001和r=0.303,p<0.0001),与踝肱指数(ABI)呈负相关(r=-0.388,p<0.0001)。血清ANGPTL2升高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发病的相对危险度为1.11(95%可信区间为1.06,1.17)。与正常对照相比,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患者中,血清ANGPTL2水平升高,且与踝肱指数(ABI)呈负相关。结论:升高的ANGPTL2水平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发病风险增高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