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工业住区面临的问题比普通住区更为复杂和严重。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的经济体制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和市场经济时期三个阶段,中国的住房制度也随着经济体制的变迁而变化。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大多数城市在一五至三线建设期间建成的老工业住区空间格局已经普遍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在住区规划中,面临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大背景,在规划中需要从整体空间格局中对用地布局、设施配套等做出更多思考。本文以一五至三线建设时期所建设的兰州市老工业住区为研究对象,对兰州市老工业住区自上世纪50年代至今的空间格局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分阶段从宏观、中观及微观三个层面对兰州老工业住区的空间格局演进规律进行了总结。研究表明:作为具有工业历史积淀的城市,兰州市在一五计划时期之前,就已经开始发展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这些工业散布在当时兰州城的郊区、边缘地区以及较为偏远的红古区、榆中县等地,围绕工业形成了散布的居民点;一五计划时期,兰州市工业企业得到大规模发展,其附属住区以公有制集体化的形式建设起来,这些工业企业及住区较为集中的分布于西固区、七里河区及安宁区一带;二五计划及三年调整时期,兰州市工业企业及住区部分作为一五计划时期的后续项目而建设起来,部分在三年调整时期末建设起来;三五计划及三线建设时期,兰州市工业企业又得到了大量资金及人才支持,此时,兰州市老工业及住区显著集中的分布于西固区、七里河区、安宁区,城关区也分布较多但较为分散。此外,每个区域内工业发展重心、集聚效果也有所不同;三线建设时期至今,虽然经过不断的更新改造,但老工业住区在宏观空间格局上整体来看变化较小。从中观角度,兰州市老工业住区在整个兰州市域内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区域,即西固、七里河、安宁与城关四区中。其中,西固区的老工业住区集聚效果较明显,大多沿铁路及主要运输道路就在西固中心城区的东南区域核心集聚;七里河的老工业住区主要沿西津西路西段与东段区域呈现出带状集聚分布;城关区的老工业住区分布较繁杂且规模较小,较为分散,但在空间上有两个密集点,即城关区中心城区西南铁路以北区域,以及中心城区西北部黄河附近;安宁区的老工业住区数量虽然最少,但是规模相比于城关区来说较大,主要沿安宁西路在费家营附近明显集聚。从微观角度,兰州市老工业住区内部的空间格局呈现出由低层围合式分布为主演化为多层行列式分布为主,再到低层围合式、多层行列式与高层点式不同年代的住宅楼并存的混合拼接式结构;此外,其随着其周边用地性质及城市政策的变迁,其内部住宅部分陆续被列入棚改计划,周边设施、工厂也发生着一定的改变。兰州市老工业住区空间格局演变主要受政策导向与制度、住区的规划建设理念、自然环境条件、气候条件、城市经济发展、老龄化背景的居民诉求等因素的影响。在发展趋势上,兰州市城乡区域内,除西固区外,其他片区传统意义上的老工业住区独具特色的工业文化气息正在逐渐淡化,乡镇的老工业住区也将逐渐被现代化、城市化的住区所取代;在城区内部,老工业住区由于工厂搬迁与否,将形成新型共享现代独立社区或独特的工业文化社区圈,但不可避免的是部分老年居民由于生活水平条件不足可能将被边缘化;在老工业住区内部,由于再开发的必然改造趋势,不同年代所建造的住宅也将呈现出不同的改造方式,此外,在社会政策的不断完善中,医养结合、健康社区等概念也将逐渐融入老工业住区的改造中。在这些老工业住区的配套设施方面,由于老龄化的社会趋势,未来的配套设施也将更多针对老年人而进行考虑,使老年居民老有所乐。以上对于兰州市老工业住区的空间发展趋势分析具有一定程度的普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