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目的】本研究旨在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比较在3年以上随访时间内,All-on-4种植修复中倾斜种植体与轴向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方法】在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Pub Med,CBM,CNKI,VIP和万方数据库进行系统检索,手工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作为电子检索的补充。检索时间自建库至2019年8月。使用Endnote软件导入文献并去除重复文献,根据标题和摘要进行文献的初步筛选,随后获取经初步筛选的文献全文,由两名独立研究者根据预先制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通过阅读文献全文进行筛选,最终确定纳入文献。由两名独立研究者根据预先制定的数据提取表进行文献的数据提取,最终对提取的数据进行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本研究的主要结局为种植体失败率,次要结局为种植体边缘骨丧失。【结果】通过检索得到1 632篇文献,最终12项报道了All-on-4种植修复中倾斜种植体与轴向种植体临床效果的前瞻性或回顾性研究符合纳入标准。所有研究的随访时间均为3年或3年以上。共计纳入1 357名接受All-on-4种植修复治疗的患者,涉及5 596颗种植体,其中倾斜种植体和轴向种植体均为2 798颗。结果显示,All-on-4种植修复中倾斜种植体与轴向种植体在种植体失败率上无显著差异(RR=1.24,95%CI:[0.85,1.83],P=0.27)。在种植体边缘骨丧失方面,meta分析结果显示All-on-4种植修复中倾斜种植体与轴向种植体之间也无显著差异(MD=0.01,95%CI:[-0.04,0.05],P=0.81)。【结论】随访3年以上,All-on-4种植修复中倾斜种植体与轴向种植体在种植体失败率和种植体边缘骨丧失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两者具有相似的临床效果。因此,联合应用轴向种植体和倾斜种植体共同支持无牙颌固定修复的All-on-4种植修复方案是安全可靠的。未来需要更多长期随访的高质量研究对本研究结果进行进一步佐证。第二部分【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比较All-on-4种植修复中倾斜种植体与轴向种植体的5年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完成上颌和(或)下颌All-on-4种植修复治疗的病例资料,术后5年对患者进行回访,进行临床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对术后5年回访时倾斜与轴向种植体、不同倾斜角度的倾斜种植体存留率、种植体边缘骨丧失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牙周炎病史、种植体尺寸、种植体植入方向、种植体植入颌骨、种植体植入位点的拔牙创愈合情况、对颌牙情况以及邻近侧远端悬臂梁长度,针对上述因素对All-on-4种植体边缘骨丧失的影响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纳入单因素分析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共收集26例病例资料,涉及120颗种植体,其中倾斜种植体60颗,轴向种植体60颗。(2)All-on-4种植修复中种植体总体5年存留率为98.33%,倾斜种植体5年存留率为96.67%,轴向种植体5年存留率为100%,倾斜与轴向种植体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6)。(3)负载5年后,倾斜种植体边缘骨丧失量平均(1.16±0.98)mm,轴向种植体边缘骨丧失量平均(1.11±0.76)m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9)。(4)按照倾斜角度将倾斜种植体分为三组(25°~30°,30°~35°,35°~40°),三组之间种植体存留率(P=0.441)及边缘骨丧失量(P=0.982)均无统计学差异。(5)在单因素分析中,种植体植入颌骨(P=0.041)和邻近侧远端悬臂梁长度(P<0.001)是影响种植体边缘骨丧失的危险因素。纳入上述两个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种植体邻近侧远端悬臂梁长度大于10 mm(P=0.001,β=0.309)是种植体发生边缘骨丧失的独立危险因素。(6)倾斜与轴向种植体之间生物学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500)。【结论】在All-on-4种植修复中,倾斜种植体与轴向种植体具有相似的较长期临床效果。在25°至40°范围内倾斜角度的变化不会影响远端种植体的较长期临床效果。在All-on-4种植修复中,种植体邻近侧远端悬臂梁长度大于10 mm是种植体发生边缘骨丧失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本研究结果,All-on-4种植修复中远端倾斜种植体的应用具有良好的负载5年临床效果。在一定范围内增大远端种植体倾斜角度,缩短悬臂梁长度有利于维持All-on-4种植修复长期稳定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