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在借鉴国内外污水灌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天津的水资源短缺,污水排放量大、回用率低,污灌年限长,土壤盐碱化复杂多样、程度高的特点,采用室内模拟的方法,利用典型劣质水灌溉不同类型盐碱土,研究不同灌溉年限下,土壤中盐分的迁移变化,并对两种类型土壤的变化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取得以下结论。1.短期灌溉后,湿润锋是呈幂函数的变化规律,长期灌溉后,湿润锋呈现波浪式下降的变化规律,湿润锋在砂壤土中运动速度快。短期灌溉后,土壤的含水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并且在表层接近饱和含水率,在湿润锋处接近初始含水率;长期灌溉后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含水率呈现出波浪式上升的变化方式,粉粘壤土的土壤含水率都要高于砂壤土的含水率。2.灌溉结束后,pH值先增高再降低,并在湿润锋处降至最低。相同土壤深度下,砂壤土的pH要均高于粉粘壤土。劣质水灌溉后的pH值要低于清水灌溉。在0~30cm的土壤中,长期灌溉后土壤中pH要低于短期灌溉,同时长期灌溉后pH的升高段高达150cm,要明显深于短期灌溉(50cm)。3.劣质水灌溉后,上层土壤中的盐分被淋洗,在下层积累并湿润锋处达到最大。短期灌溉后,粉粘壤土和砂壤土的淋洗深度分别为30~35cm和45~50cm。长期灌溉后,粉粘壤土和砂壤土的淋洗深度为100cm、130cm。清水的淋洗效果要好于劣质水,粉粘壤土的淋洗程度和淋洗深度要好于砂壤土,长期灌溉对土壤盐分的淋洗程度和淋洗深度都要好于短期灌溉。4.各土壤SAR的变化表明,表层土壤SAR降低,随着深度的增加SAR逐渐增高。相同土壤深度的粉粘壤土SAR要高于砂壤土,对于SAR的降低深度上,也是粉粘壤土的要深于砂壤土。长期灌溉后表层SAR的降低深度和降低深度比短期灌溉后低很多,尤其是清水灌溉后SAR甚至低于2,而且清水灌溉后对SAR的降低深度要深于劣质水灌溉。5.通过对ESP剖面变化发现,表层ESP降低,然后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相同土壤深度的粉粘壤土的ESP要高于沙壤土,对粉粘壤土ESP的降低深度要深于砂壤土,长期灌溉也有效降低了ESP的程度和深度。6.通过对0~30cm土壤盐碱程度的分析发现,灌溉结束后,0~30cm土壤的盐碱化都得到改善。其中,短期灌溉后,粉粘壤土由重度碱化土减轻为中度碱化土和轻度碱化土,砂壤土由中度碱化土减轻为非盐碱土和轻度碱化土;长期灌溉后,清水灌溉后的粉粘壤土由重度碱化土变为非碱化土和轻度碱化土,劣质水灌溉后的土壤由重度碱化土变为弱和中度碱化土。砂壤土由中度碱化土变为非盐碱土和轻度碱化土。以上研究表明在小麦的根系活动层土壤的盐碱化得到改善,对小麦生长十分有利。7.综合比较,劣质水灌溉对砂壤土的盐碱化改良效果比较好,长期合理灌溉比短期灌溉要有利于改善土壤的盐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