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系统分析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病原菌感染特点及与NF-κB、IL-2和CD8α表达的相关性,得出影响真菌性鼻窦炎的危险因素及与NF-κB、IL-2和CD8α之间的关联性,为今后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以借鉴的实践经验。方法:1. 本研究所收集的标本均来自于我院耳鼻喉科2016年10月~2019年6月期间通过鼻内窥镜进行手术治疗的鼻窦炎患者和因鼻中隔偏曲需要在我科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但排除患有鼻窦炎的患者。根据病原体培养结果,随机抽取真菌性鼻窦炎、慢性鼻窦炎以及鼻腔黏膜正常者组织标本各45例。其中45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为A组,年龄为25~60岁,中位年龄38岁,平均年龄38.8±11.6岁,男:女比例为24:21;45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为B组,年龄为26~60岁,中位39岁,平均年龄38.1±11.4岁,男:女比例为23:22;45例鼻腔黏膜正常者为C组,年龄为24~60岁,中位年龄38岁,平均年龄38.6±11.8岁,男:女比例为22:23。三组研究对象均排除患有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和阿司匹林三联征等。其中C组的研究对象为因鼻中隔偏曲需要在我科进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前,已排除患者患有鼻甲粘膜病变或者慢性鼻窦炎病史。A组、B组和C组三组患者研究对象均在上颌窦内侧壁近钩突端位置处取黏膜标本。所有研究对象的黏膜标本取出后,采用0.9%的生理盐水迅速对其进行冲洗,以便清除标本表面的血渍和粘液,而后,再通过滤纸对标本的表面水分吸干。每一例研究对象的标本均分切直径大约为0.4cm的两小块,其中一块标本迅速放置于冻存管中,而后放入液氮罐中进行保存。另一块标本通过放置于福尔马林溶液中持续24h的浸泡后,通过常规的脱水,对其进行石蜡包埋。通过免疫组化等实验方法,检测三组患者研究对象鼻腔粘膜标本中NF-κB、IL-2和CD8α等因子表达情况。2.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卡方检验以及方差分析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三组研究对象鼻腔粘膜标本中NF-κB、IL-2和CD8α等因子的含量表达进行分析。设定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 真菌性鼻窦炎组NF-κB、IL-2和CD8α总的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慢性鼻窦炎组和正常对照组(F=10.863,P<0.001)。2. 慢性鼻窦炎组共培养出病原体48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34株,占70.83%,革兰氏阳性菌14株,占29.17%;真菌性鼻窦炎组共培养出病原体47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28株,占59.57%,革兰氏阳性菌19株,占40.43%。真菌性鼻窦炎组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率明显高于慢性鼻窦炎组(c2=11.683,P<0.001)。3. 真菌性鼻窦炎组共培养出真菌72株,以念株菌为主,其中最多见的为白色念株菌,占38.89%。4. 年龄>40岁、涕血、病程>1年、鼻腔部手术史、CT显示鼻窦部钙化斑、NF-κB、IL-2、CD8α和革兰氏阳性菌感染9种因素对真菌性鼻窦炎影响作用最为显著(P<0.05)。其中NF-κB的OR=10.182,CD8α的OR=9.673,IL-2的OR=9.463,革兰氏阳性菌感染OR=8.697,CT显示鼻窦部钙化斑OR=6.532,病程>1年OR=4.861,涕血OR=3.974。5. NF-κB在三组研究对象鼻腔粘膜的组织标本中均有表达,真菌性鼻窦炎组的表达明显高于慢性鼻窦炎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真菌性鼻窦炎组标本中NF-κB表达光密度值明显高于慢性鼻窦炎组和正常对照组(F=8.367,P<0.001)。6. IL-2在三组研究对象鼻腔粘膜的组织标本中均有表达,真菌性鼻窦炎组的表达明显高于慢性鼻窦炎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真菌性鼻窦炎组标本中IL-2表达光密度值明显高于慢性鼻窦炎组和正常对照组(F=7.639,P<0.001)。7. CD8α在三组研究对象鼻腔粘膜的组织标本中均有表达,真菌性鼻窦炎组的表达明显高于慢性鼻窦炎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真菌性鼻窦炎组标本中CD8α表达光密度值明显高于慢性鼻窦炎组和正常对照组(F=6.893,P=0.002)。结论:1.真菌性鼻窦炎以念株菌为主,其中最多见的为白色念株菌,在伴有的病原菌中,其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的比例明显高于慢性鼻窦炎患者,年龄>40岁、涕血、病程>1年、鼻腔部手术史、CT显示鼻窦部钙化斑、NF-κB、IL-2、CD8α和革兰氏阳性菌感染9种因素属于真菌性鼻窦炎的危险因素。2.真菌性鼻窦炎患者鼻腔粘膜中NF-κB、IL-2和CD8α的表达明显高于慢性鼻窦炎患者以及正常人群,可以将NF-κB、IL-2和CD8α等因子作为诊断真菌性鼻窦炎以及临床评价治疗真菌性鼻窦炎效果的参考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