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血压病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在绝大多数患者中,高血压的病因不明,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占总高血压患者的95%以上;在不足5%患者中,血压升高是某些疾病的临床表现,本身有明确而独立的病因,称为继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是引起脑卒中、冠心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主要原因之一。它是一种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危险性大的世界范围疾病。自1959年的5.11%上升至1991年的11.26%。但是患者的治疗率及控制率却仍然很低,仅分别为12.1%和2.8%。已越来越严重的影响着我国中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和晚年幸福。高血压病属于祖国医学的“眩晕”、“头痛”、“肝阳”、“肝风”、“风眩”等范畴。导师方祝元教授在精研历代医学论著的基础上,结合长期临床实践,认为病之本为肝肾阴阳失调,病之标为风、火、痰、瘀。根据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则,治疗时应区别阴虚与阳亢主次,如阳亢重、阴虚轻者,应以潜阳为主,滋阴为辅,急用平肝潜阳、镇肝熄风类药物,同时酌情加清肝泄火之品以抑制肝阳;若阴虚重、阳亢轻,应以滋阴为主、潜阳为辅,同时养阴柔肝、滋水涵木、补肾填精以纳肝阳:若阴虚与阳亢并重,在处方用药上应滋、潜并重;要分清风、火、痰、瘀兼夹,予以熄风、清火、化痰、祛瘀;要审查脏腑(肝、肾、心)病机,予以柔肝、滋肾、养心;要了解气血虚实顺逆,予以理气降气、健脾益气、活血化瘀。笔者根据两年来随导师抄方的感悟,将导师对本病的理论认识及临床经验作一总结,以期对今后本人的临床实践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