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宋词》研究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_wu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宋词》是赵熙生前唯一付梓出版的单独的作品集。词集主要创作于1915年至1920年,当时正值民国初期。这一时期四川地区的社会民生,词人思想情感的变化在词作中都有所反映。本文从知人论世的角度出发,结合赵熙的生平、交游等对词集进行研究。
  本文简要考证了赵熙生平、交游,由此对赵熙生平遭际有了整体的认识,并梳理了《香宋词》的概况。在对赵熙与《香宋词》有了整体认识的基础上,继而探讨了《香宋词》的题材类型与思想内涵。《香宋词》的题材类型有记游写景词、寄赠酬唱词、记事抒怀词、题画咏物词、时序节令词等。记游写景词多具有情景交融、借古喻今的特点;寄赠酬唱词是赵熙用情至深、用心至细的词作;记事抒怀词的显著特点是写实性;题画咏物词中的托物言志之意尤为明显;时序节令词大多为有感而发,不流于单纯的风俗描绘。《香宋词》的思想内涵十分具有时代特色,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乱以及世事变迁带给赵熙的忧愁苦闷,表现了他的黍离战乱之痛、淡泊归隐之志、感时伤事之慨。进一步深究赵熙作词起因发现,其作词多源于对现实的记载,并受到常州词派的影响,《香宋词》中有明显的“尊体”意识。也正是由于《香宋词》对现实历史的记载、以“寄托”的手法表达自身的忧患意识和内心情感,以及赵熙自身的遗老身份影响促成了词作的“词史”笔法,赵熙是明显具有词史意识的,《香宋词》是足以被称为“词史”的。此外,《香宋词》还具有诗化的特点。《香宋词》从词作内容、创作手法、词体功能、风格上表现出向诗靠近的倾向。形成《香宋词》诗化的原因主要是清词诗化倾向的波及、赵熙词学受到常州词派的影响及词体自身发展的必然性。诗化带给《香宋词》的影响则是拓宽了《香宋词》的题材内容、提升了《香宋词》表现力与意境。
其他文献
阿米塔夫·高希(Amitav Ghosh,1956—)是当代极具影响力的印度英语小说家,《饿浪潮》是其出版于2005年的一部后殖民环境小说,该作品展现了印度桑德尔本斯群岛的生态困境,该地区的生态敏感而脆弱,岛上的居民、土地、孟加拉虎、伊河海豚和红树林构成了作品环境问题和生态系统的核心。本文将主要从后殖民生态批评的角度,以印度穷苦居民的生存境况和西方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为切入点进行写作,设身处地去领会
学位
现代汉语兼类词类型复杂,数量较多,各兼类类型也颇具特点。兼有形容词、动词性质的形动兼类词(记为XAV),相较于名动兼类词、名形兼类词来说,其语法表现、语义表现更为复杂多样。本文主要以《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收录的形动兼类词为基础,利用自建语料库描写形动兼类词的语义、语法、语体特点,尝试解释形动兼类词产生的机制与原因。  本文共五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梳理了形动词类分合问题的研究、形动转类的研
学位
在现代汉语中,“数量名”类周遍性主语句是比较常见的句型,但这个概念却不常见。这类句子的基本结构可以表示为“A+(都/也)+B”,其中,A段表示“数量名”成分作主语,而B段则表示谓语部分,并且一定含有否定词,这个构式共同表示周遍性意义,即A中的所有成员无一例外全都不具备B段属性。本文从句法和语义两个角度出发,先梳理这类句子的句法结构和语义内涵,再运用逻辑翻译理论,引入逻辑数理符号进行逻辑语义描写。本
学位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Patrick Modiano,1945-)是一位极具才华的作家,在法国当代文坛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德占三部曲”中,莫迪亚诺在借鉴法国现代派小说创作技巧的基础上,糅合了真实与虚构相交织的叙事风格,敏锐地捕捉了德占的阴影给法国集体带来的情感重创。对莫迪亚诺来说,二战的代际创伤不是一种抽象的话语模式,而是一种独特的人生体验,它给予了作者别具一格的视角来书写战争创伤。莫迪亚诺试图跨越
学位
本文以阿坝州汶川县等5县的汉语方言为调查对象,通过实地的田野调查,整理录音,在详细地描写这五地汉语方言的语音系统的基础上,对这五地方言音系进行比较,归纳出异同点,与邻近的西南官话湖广话和南路话音系进行对比,分析各方言的音系特征和历史层次,为四川汉语方言调查和描写增加语料。  本文分5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研究现状、调查对象、语音材料、研究方法等;  第二部分介绍阿坝州汶川县等5县的概述、历
学位
川南苗族传统婚俗是川南苗族人民历经迁徙后沉淀下来的传统文化,是川南苗族人民在历史长河中的民族文化记忆,是长期生产生活实践经验的总结,体现着川南苗族民众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水平。本文以川南苗族传统婚俗为研究对象,运用人类学、民俗学等学科理论,探讨川南苗族传统婚俗的文化内涵和功能、传统婚礼仪式的真实现状,以及对川南苗族婚俗文化保护和传承的一些思考。  绪论部分阐述了本文的选题缘由、意义、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
在现代汉语中“都、全、皆、净”是一类常用且复杂的范围副词,普遍公认的结论是:这类副词的语义都表示总括。文章从逻辑语义学角度对全称量词“都、全、皆、净”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从语言事实出发,逐个描写了“都、全、皆、净”联结的量化对象、谓语部分的句法特征和语义内涵。在分析句法特征和语义内涵的基础之上,采用谓词逻辑理论、逻辑翻译理论并运用逻辑运算符号对全称量词的句法结构进行形式化处理。文章共有五个部分。 
学位
2019年是日本平成时代的落幕之年,生活在这一时期的日本人经历了种种社会动荡,他们需要人文关怀与心灵慰藉,吉本芭娜娜的小说在此背景之下应运而生。作为在日本文坛上与村上春树齐名的作家,芭娜娜享有“疗伤天后”的美誉,她的作品也被称为“疗伤系文学”。吉本芭娜娜的成名,最为核心的原因在于她将“疗伤”作为整个创作生涯的核心主题,纵观芭娜娜前后三期的所有创作,“创伤—治疗—幸福”这一过程几乎是每部作品中的主人
学位
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洛维奇·纳博科夫(Vladimir Vladimirovich Nabokov)(1899-1977)是美国和俄罗斯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创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批评家。中国大陆对纳博科夫近四十年的批评研究史,可看作是中国文坛或文学批评在危机和反思中的发展史。据此,本论文以中国大陆对纳博科夫批评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文本为主要对象,力争在文艺思潮、批评话语和知识谱系等变化中掌握中
学位
作为两次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张洁从发表《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到《四只等着喂食的狗》以来,其小说风格不断转型。作为不断突破自己前一阶段创作风格的作家,张洁在文学史中无法被归入任何单一的文学流派。张洁小说风格转型的探索无论是对于张洁创作研究还是对于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演变的研究都有积极意义。本文以张洁小说的风格转型为研究对象,探索时代是如何影响张洁小说不同风格的形成。本文的研究目标分为五章来完成,依据张洁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