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壳山核桃果‘金华1号’全资源化利用的成分研究

来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ssonegoug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Wangenh.)K.Koch)是胡桃科山核桃属植物。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坚果类营养食品的需求也逐渐增多,而山核桃仁具有的防止衰老、保养肠胃、预防血管方面疾病的功效也被人们所发现,因此山核桃仁也成为了最近的热门食物。本文以云南漾濞生产的金华1号薄壳山核桃品种作为原材料,将薄壳山核桃果分为山核桃仁、山核桃壳、山核桃分心木以及山核桃粕四个部分进行成分分析。成分提取采用了三种不同极性溶剂的索氏提取法。分析方式采用目前较先进的GC/MS、UPLC-QTOF-MS、红外光谱等研究方法,并且首次对提取之后的残渣进行分析,使薄壳山核桃果可以被最大资源化的利用。通过综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山核桃仁:平均粒干重为6.05 g,出仁率57.2%,出壳率34.5%,出分心木率5%。可溶性糖含量为5.23%,脂肪含量为74.7%。山核桃仁油脂脂肪酸相对含量依次为油酸(70.40%)、亚油酸(21.07%)、棕榈酸(5.30%)、硬脂酸(1.86%)和亚麻酸(0.98%)。与同为油料作物的核桃仁相比,油酸相对含量比核桃高,而亚油酸以及亚麻酸的相对含量比核桃仁低。(2)山核桃粕:通过GC/MS与UPLC-QTOF-MS分析后发现山核桃粕中含有亚油酸、棕榈酸、羟甲基糠醛、松三糖、丁子香酚、香兰素内酯苷、鞘氨醇、油酸酰胺、硬脂酰胺、β-谷甾醇和党参炔醇等有效成分。通过红外光谱法分析后可知提取后的残渣中仍有较多的酮类、脂类或有机羧酸和芳香族化合物存在。(3)山核桃壳:通过对其GC/MS与UPLC-QTOF-MS结果分析发现山核桃壳中含有香叶醇、伞花烃、D-gamma-生育酚、D-柠檬烯、香草醛、沉香醇、桑呋喃A、石斛次碱、β-谷甾醇、新苦参醇和番茄碱等有效成分。通过红外光谱法对山核桃壳的乙醇、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提取残渣进行分析后可知石油醚提取残渣有芳香族化合物峰值反应。三种提取物残渣都有酮类、脂类或有机羧酸化合物存在。(4)山核桃分心木:通过GC/MS与UPLC-QTOF-MS对其进行分析后发现山核桃分心木中含有香兰素内酯苷、愈伤酸、棕榈酸、松三糖、芳香醇、亚油酸、β-谷甾醇、海藻甾醇、麝香酮、党参炔醇、新苦参醇等有效成分。通过红外光谱法对山核桃分心木的乙醇、石油醚、乙酸乙酯提取残渣进行分析后可知石油醚、乙酸乙酯提取残渣有芳香族化合物,三种提取物残渣都有酮类、脂类或有机羧酸化合物存在。综上所述,金华1号薄壳山核桃在用作油料作物方面具有较高的出仁率、脂肪含量高、出油率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等优点,用作坚果食品方面具有含糖量较低,营养物质丰富等优点。除此之外山核桃果的其他部分在日常生产中基本废弃不用,经我们研究发现,山核桃粕、壳及分心木中仍然含有较多可被利用的有效成分存在,其中丁子香酚、香兰素、香叶醇、伞花烃、D-柠檬烯、芳香醇、麝香酮等均可用作香料以及食用香精的材料。β-谷甾醇、鞘氨醇、桑呋喃A、石斛次碱和海藻甾醇等均有药效成分。因此如果将大规模生产之后的山核桃果其余部分收集起来,统一进行大计量的提取,不断优化提取工艺,就可以使这些物质可以被充分的利用起来,实现物尽其用。使薄壳山核桃果的全资源化利用得到实现。
其他文献
化学农药虽然可以保障粮食的丰产稳产,但也会造成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生物农药有着选择性强、对非靶标生物低毒、低抗药性、低残留等优点,其中昆虫信息素有着高效、专一、无残留、对天敌无害等特点,常被用于作物害虫的种群监测和诱杀防治。桃潜叶蛾Lyonetia clerkella(Linnaeus)是鳞翅目(Lepidoptera)潜叶蛾科(Lyonetiidae)的常见害虫。主要危害蔷薇科果树的叶片,
目的:观察金芪固本汤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6例,治疗组予金芪固本汤口服;对照组给予肌注人胎盘脂多糖.
为探究生物炭及其与秸秆配施对土壤性质和氮素运移的影响,以关中塿土为研究对象,进行田间试验,分别将果木枝条生物炭以不同用量单施于(0、20、40、60、80t·hm-2)土壤及将其
无症状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受多种T淋巴细胞共同影响并出现免疫功能缺陷,但CD4~+T淋巴细胞计数、病毒载量等评价指标限制临床病情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