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山西省乳腺癌患者术后血清中CA15-3、CEA、 TPS、CA125水平,探讨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乳腺癌术后转移的诊断、治疗疗效评估、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为乳腺癌的术后转移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06年3月~2007年3月在山西省肿瘤医院就诊的472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在35-68岁之间,于乳腺外科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经组织病理学检测为乳腺癌,并规范完成术后辅助治疗(辅助化疗±放疗)。在2007年4月~2010年4月3年随访中,发现术后无转移者33]例,术后转移者141例。用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转移组及未转移组CA15-3、CEA、TPS、 CA125水平;转移组解救治疗前、治疗后CA15-3、CEA、TPS、CA125水平,同时乳腺癌患者进行相关的影像学检查(胸部X片或胸部CT、彩色B超、ECT及对侧钼靶),利用spss18.0Wilcoxon秩和检验,卡方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血清中CA15-3、CEA、TPS、CA125联合检测在乳腺癌术后转移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并研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1)乳腺癌术后转移组CA15-3、CEA、TPS、CA125水平高于未转移组,两组间CA15-3、CEA、TPS、CA125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01)。(2)转移组血清CA15-3、CEA、TPS、CA125的敏感性分别为61.66%,45.00%,86.66%,18.69%;未转移组敏感性分别为5.71%,7.14%,17.85%,4.28%,χ2分别为177.82、94.82、197.39、2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05)。(3)CA15-3、CEA、TPS、CA125联合检测将转移组敏感性提高至93.6%,而特异度下降至80.6%。(4)转移组解救治疗(化疗±放疗)前与治疗后CA15-3、CEA、 TPS、CA125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5)。(5) CA15-3、CEA、CA125以及四者联合检测(即以改变率最显著的肿瘤标志物作为最终的评判指标)进行肿瘤标志物评价与临床疗效评价的符合率分别为55.3%、51.0%、39.7%、31.9%和77.3%,其中CA15-3、CEA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符合率均显著高于CA125、TPS (P<0.05).四者联合检测的符合率最高,达到77.3%。(6)转移组治疗后病情完全缓解组、病情局部缓解组、病情进展组三组间CA15-3、CEA、TPS、CA125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05),病情完全缓解与病情局部缓解两组间CA15-3、CEA、CA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P>0.05)。(7)在术后随访工作中发现部分患者肿瘤标志物异常比影像学证据早3—4个月。结论:(1)CA15-3、CEA、TPS、CA125在乳腺癌术后血清中高表达,提示四者可作为乳腺癌术后发现转移的重要血清肿瘤标志物;(2)血清CA15-3、CEA、 TPS、CA125对乳腺癌术后发生转移有诊断意义,将四者组合,发现灵敏度为93.6%,特异度为80.6%,提示四者联合检测对乳腺癌术后转移有良好的诊断价值;(3)CA15-3、 CEA、TPS、CA125在转移组治疗前、治疗后水平的统计学差异,以及四者联合检测的符合率最高,达到77.3%。提示四者可以较好的评价转移组解救治疗方案的疗效;(4)CA15-3、CEA、TPS、CA125在转移组治疗后不同疗效间的统计学差异,提示四者在病情变化及预后方面有重要的参考意义;(5)部分患者肿瘤标志物异常早于影像学证据,提示监测四项肿瘤标志物有助于尽早发现转移。